“人人都有摄像头”的时代,随手拍记录生活,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日常习惯,但未经允许“随手拍”引发的网络事件也不断引发人们关注。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9%的受访者表示,未经允许被别人“随手拍”会感到不适,52.1%的受访者觉得个人隐私可能因此被泄露。(9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人人都有摄像头”的自媒体时代,手机摄影使得“随手拍”越来越普遍,看到美景、美物,遇到新鲜、稀奇或热闹的事,不少人都喜欢随手拍下来,并上传发布到短视频平台进行分享。殊不知,“随手拍”很容易导致侵权纠纷。如果视频不外传仅供自己欣赏,当然没什么事,而不顾他人隐私“随便发”,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江苏睢宁法院曾通报过一起侵权案件,两网友随手拍到一女士在公共场所与公公婆婆发生争吵的视频,上传至网络个人账号,并加上了字幕,点出该女士是哪里人、在哪里吵架,还配上“母老虎”、“泼妇”等评价性词语,当事女子看到后非常气愤,将两人告上法庭。法院认为,此行为构成侵犯隐私权、名誉权,判决两人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近万元。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等。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摄像头,“随手拍”或因为好玩发布至网络空间,或为了博眼球收割流量,故意贬低、丑化他人,或胡乱配上一些不实的字幕及侮辱性言论,一旦突破了法律的底线,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随手拍”别“随便拍”,更不能“随便发”。广大网友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发布随手拍的图片及视频,有必要进行自我审查,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打“擦边球”,不要触碰法律底线。否则,“任性”发表不符合客观事实或侵犯他人权益的视频、言论,对他人造成名誉受损、个人隐私泄露等负面影响,发布者最终将得不偿失。
作者:丁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