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假期7场酒席”呼唤人情往来回归本真

2023年09月26日 15:20:34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杨朝清 编辑:文骥

近日,“大学生蹭酒席随礼100元被指太少”的话题引发热议。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的“00后”,于诺对于成堆的请柬感到很无奈。她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个帖子,标题是“国庆8天假期7个朋友结婚,工资直接打他们卡上吧”。(9月25日,中新网)

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缺乏财富积累和社会资本,“8天假期7场酒席”不仅给他们带来经济压力,也带来“精神痛苦”。送多少礼金;究竟是“礼到人到”还是“礼到人不到”;“连轴转”如何合理安排......这些都是让人纠结乃至烦恼的事情。更为关键的是,国庆假期原本是一个休息的好时候,有些人却“不是在吃酒席,就是在吃酒席的路上”,身心俱疲比上班还要累,既费钱又劳心劳力,这样的假期显然不是人们期待的模样。

在传统社会,随礼的礼金具有互济互助的功能。对于经济不宽裕的人们来说,举办婚礼等人生大事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俗称“份子钱”。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随礼的礼金作为“份子钱”的功能逐渐下降。为何礼金还越来越高呢?一方面,举办酒席和婚礼的成本越来越高,礼金也就水涨船高。另一方面,伴随着情感表达手段的单一化、庸俗化,礼金成为衡量诚意和心意的单一标准,礼金的多寡成为测量关系亲疏远近的标尺,导致礼金在你来我往、投桃报李中不断加码。

作为一种社会运行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人情往来有助于促进社会互动和社会联结。可是,一旦人情往来陷入高成本、低效率的窠臼,终究会让人们不堪重负。当人们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精力都投入到人情往来之上,欢声笑语、推杯换盏的背后,隐伏着人们无奈而沉重的叹息。

降低人情往来的成本,不仅有助于给人们“松绑减负”,也有助于增添社会活力。不论是古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还是亲戚之间达成共识约定互相不送礼,抑或朋友、同学之间的“礼金互免卡”,人情往来的根本在于人与人之间融入情感与认同的交流与互动,而不是礼物、礼金等载体。如果本末倒置,人情往来就会沦为“空壳子”,变得单调而乏味。

作者: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