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苏德超教授走红网络——操着一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苏教授凭借课堂上一系列的“灵魂拷问”吸引了众多年轻人。他用事实证明,在追求短平快内容的短视频平台做深度内容科普,依然可以影响和吸引用户,让知识离大众更近。
“原来哲学离生活这么近”在苏德超的视频评论区,不少网友纷纷感叹。哲学,作为传统的思辨学科,历来以抽象的理论、复杂的名词、高门槛的学习环境被大众所认知。然而,哲学不应只是知识分子的小众聚会,而应该成为人人皆可流连的避风港。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精神内耗?什么是长久的快乐?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很累?这些看似宏大而抽象的“灵魂拷问”在苏德超看来其实离真实的生活不远。作为哲学教师,苏德超一直认为“老师是一座桥梁”,而如今互联网则让这座桥梁从线下的课堂通往千家万户、走进更广泛的人群里。自2022年5月开通短视频账号以来,苏德超已在抖音发布了近290个视频,收获超38万名粉丝和241万次点赞。他的视频风格风趣幽默,多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通过浅显易懂的例子讲授深刻的哲学知识。
可见,真正的大众文化传播不是让传播的内容更加粗糙、低俗,技术的普及也不是把活生生的人变成一串串冰冷的数据。恰恰相反,技术让传播者真正懂大众的所思、所困,在最普遍的生活命题上写诗,让知识和智慧成为点亮平凡生活的荧光,而不是束之高阁的天书。
作者:范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