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断崖式衰老,抗衰要趁早,千万不要等到皱纹出现了,才后悔当初没有抗初老。”“同样颜值的起跑线,不是你变得比别人丑,是别人在抗衰变美的路上越走越远,而你还在观望。”……社交平台上,记者发现大量博主发布“18岁就得抗老”“抗老真的要趁早!”此类文章,不少为各类医美机构所发。(12月26日 《南方都市报》)
在一个盛行贩卖焦虑的社会中,“抗老要趁早”制造的是一种容貌焦虑。一些医美机构利用社交平台大量发布文章,通过制造焦虑来刺激消费者的情绪情感,从而触动消费者的欲望与热情,最终将流量转化为医美产品的销量。
伴随着社会变迁,容貌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的分量在提升;为了提升颜值,一些年轻人渴望通过医美来立竿见影地达到目标,以便在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抗老要趁早”迎合“白瘦幼”的审美观念,诱导部分求美心切的年轻人盲目地跟风从众。
焦虑作为一种时代病,很少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急剧的社会变迁,让中国人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完的工业化路程;与之相比,一些东西明显“慢了一拍”,加大了社会关系中的不平感、紧张感和焦虑感。“流动的生活,也是流动的恐惧,人们害怕跟不上潮流,害怕措手不及,以至于生活中充满了难以纾解的焦虑。”引发焦虑的不仅有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也有社会评价、社会期望、社会支持等社会因素。焦虑说到底是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的情绪问题,“容貌焦虑”就是担心和害怕自身的容颜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抗老要趁早”本质上是一种无中生有和移花接木,为了进行利益变现,一些医美机构涸泽而渔。过早地接受医美,不仅会承受物质损失,还会承受身体、精神双重的痛苦与伤害。正所谓过犹不及,过度抗衰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会不利于身体健康。先用低价诱惑消费者“上钩”,再用话术让消费者继续掏钱,“抗老要趁早”犹如一个陷阱,让一些年轻人欲罢不能、难以自拔。
“抗老要趁早”见证了医美机构的唯利是图、利欲熏心,显然不能任其自弹自唱、孤芳自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医美营销信息,本质上也是一种变相的医美广告,显然需要戴上“紧箍咒”。医美没有原罪,却不能自行其是、恣意放纵地贩卖年龄焦虑和容颜焦虑;消费者即使要进行医美消费,也要选择正规、靠谱、有资质的医美机构。
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没必要被“颜值王道”所浸润,而是要保持笃定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勇敢做自己。避免被“抗老要趁早”的年龄焦虑和容貌焦虑所裹挟,关键在于有强大的内心世界,关键在于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和清醒的调试。只有不被世俗观念所禁锢,听从内心的声音,把握人生节拍,年轻人才能活出“真我的风采”。
作者: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