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亟须一把“规范伞”

2024年03月12日 14:24:50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廖卫芳 编辑:文骥

近日,北京市教委下发通知:各区要严格审核把关,准确区分研学旅行、友好访问或参与相关竞赛比赛等不同活动,做好分类管理,确保师生安全。其中,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应坚持公益性、自愿参加原则。(3月10日,新京报网)

“研学游”是指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可以说,通过“研学游”活动,不仅能让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而且能让学生学到课本外的更多实用知识。

众所周知,“研学游”必须与中小学生所学的课程紧密结合、必须与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紧密结合,必须与中小学生兴趣爱好紧密结合。否则,“研学游”就会失去研学旅行的针对性。而且,研学旅行一定要体现实践性。研学旅行的本质在于让中小学生亲身体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更要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这是研学旅行与其他旅游相比的独特之处,也是研学旅行与课堂教学相比的独到优势。正是因为“研学游”对孩子有如此之多的好处,这才吸引更多家长让孩子参与到“研学游”活动之中。

但随着“研学游”热潮的出现,不少乱象也备受家长的诟病。不少研学游项目收费高、体验差,比如,有的研学游项目收费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之多;有的随意更改行程且不告知,甚至提前结营;有的只在景点门口停留一会,拍个照就走人......“研学游”乱象丛生,致使研学游名不副实。

如何让“研学游”名副其实呢?笔者以为,“研学游”亟须一把“规范伞”。一方面,亟须完善研学游的标准。眼下研学旅行市场监管不到位,从根本上说是缺少标准。因此,有必要制定研学游准入标准、资质标准、产品标准、运行标准、内容标准等,让组织机构有“标”可依,对“标”组织,切忌各家各“标”,无序组织。另一方面,亟须抓紧研学旅行全要素体系建设。研学旅行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又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研学基地、研学线路、研学教师、研学课程、研学安全。只有构成研学旅行的完整链条,才能规范“研学游”活动。 

相信,只要为“研学游”撑起一把“规范伞”,通过完善标准,跟进监管,就一定能有效遏制“研学游”乱象,从而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名副其实的研学游环境。

作者:廖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