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证出租?这桩生意让社会善意很受伤

2024年04月10日 15:12:29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刘颂寒 编辑:文骥

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国家推出残疾人保障金制度,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事业单位向政府缴纳资金。但一些个人和劳务中介公司,把残疾人证变成谋取金钱的工具,做成了一桩生意。

近日,央视《财经调查》记者发现,有知名中介专门提供“残疾人证挂靠”,帮企业虚假用工:残疾人出租残疾人证,名义上成为企业员工,但不用到岗;企业给员工发工资、交社保,但多为当地最低标准;中介将每月的多半工资返给用人单位,再扣除中介费,剩下几百元再打给残疾员工。

为何残疾证出租,就能让残疾人不需要付出任何劳动成本就能获得利益呢?原来,是这些企业通过挂靠残疾人证,从而躲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这种“假用工”的方式,其实直接侵害了广大残疾人的就业权利,让一个本来帮助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善意政策被扭曲。

表面上看,这样的租借生意对于用人企业、中介公司、出租残疾证件的残疾人三方都有好处——用人企业避免缴纳残疾保证金,减少了企业的成本;中介公司寻找到了商机,创造了经营效益;出租残疾证件的残疾人可以不劳而获,取得一份收益。

但是,这些看起来三方获利的结果,却是缺德又违法,更破坏了整个残疾人群体的就业环境。企业通过挂靠残疾人证完成“形式就业”,其真实目的是逃避缴纳“残保金”,实际上妨碍了残疾人的正当就业权利。虚假用工充斥市场,会扰乱市场秩序,也让需要就业的残疾人群体的就业空间被进一步挤压,最终让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善意政策变得失去意义,甚至可能加剧残疾人群体就业的困境。

以“残保金”来保证残疾人群体就业,这本是社会的一种暖意,却被个别企业和中介看到了其中有利可图。对于这样的情况,自然需要严惩。同时,我们更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引导企业承担起应有的社会道义,让用工企业看到残疾人的劳务价值。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对残疾人就业的友好氛围,才能激励更多残疾人能通过双手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社会发展应有的暖意。

作者:刘颂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