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非法“互助献血”在“灰色管道”流淌

2024年05月28日 14:31:34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文骥

  前不久,北京市民李昭(化名)的亲戚从外地赶到北京一家医院做手术,手术需要用血,医生让家属在采血点献血400毫升。如果亲属无法献血,也可以“想办法”——花2000元找人代为献血400毫升。所谓代为献血,即有人在这家三甲医院里发小卡片称可以“互助献血”,但要收取一定费用。根据法律规定,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这种以“互助献血”名义进行的交易行为是非法的。(5月28日《法治日报》)

  当亲人需要使用救命的时候,当生命需要营救的时候,血液成为“救命的稻草”。而现实的问题是,在一些地方血液使用遇到了困境。面对这个困境,似乎有了“互助献血”就能解决问题了,岂不是“皆大欢喜”?表面上看,“互助献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血难题,而实际上这是一种买卖血液的行为。

  血液,是生命之源。无偿献血制度的设立,旨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确保医疗用血的充足和安全。然而,近期北京某三甲医院发生的“花2000元找人代为献血400毫升”的事件,暴露出无偿献血制度之下存在的漏洞——非法的“互助献血”。《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天津的多家医院,都存在所谓的“互助献血”现象。根据法律规定,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这种以“互助献血”名义进行的交易行为是不折不扣的非法行为。对于以牟利为目的的居间服务,应当依法予以查处,保障无偿献血制度的严肃性和公平性。解决患者手术用血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既要增加血液供应,又要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血液安全。

  所谓“互助献血”就是“代为献血”,所谓“代为献血”就是“血液买卖”。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损害了公共利益,侵犯了患者的权益。其造成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其一,可能会给血液的安全使用留下巨大的隐患;其二,导致血液买卖更加严重,最终导致成为一种生意,更为可怕的是,可能会导致出现“血头”,组织公民参与血液买卖的生意。

  无偿献血制度的核心理念是鼓励公民自愿、无偿地捐献自己的血液,以救助需要输血的患者。打着“互助献血”名义进行的交易行为,背离了无偿献血的初衷,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容易导致血液浪费和交叉感染。而且这种交易行为往往缺乏透明度,给不法分子留下了作恶的空间。医院医生参与其中,不仅有瓜田李下之嫌,还可能出现利益输送,成为不法人员的帮凶。

  我国临床血液供求关系紧张的情况已经存在多年,部分外科手术不能正常进行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不少患者手术治疗延误或生活陷入困境。但这些问题都需要“正规渠道”解决,而不是靠“灰色血管”解决。而医院参与其中,这问题会更加严重。必须坚决打击非法行为,不让非法的“互助献血”在“灰色血管”中流淌。不能让血液买卖换个马甲成为变种的生意。

  作者: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