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学季的到来,“神兽们”纷纷归笼,而一股“集卡”的热潮却在校园中蔓延。这些五彩斑斓的小卡片像是有魔力一般,吸引着学生们一包接一包地购买,引起了不少家长的担忧。市面上主要流行的“小马卡”“奥特曼卡”“明星卡”,每包的价格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在拆开之前无法确定卡片的“稀有程度”,有些学生为了拆出所谓的“高级卡”,动辄花费上千元,让家长们苦不堪言,纷纷直呼其为“疯狂的卡片”。
小小一张卡片,为何总让人“谈卡色变”?爱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弹玻璃球、集邮票,又或是打陀螺、拼积木,不同年代的孩子都有着独特的潮流玩具,这些玩具也都风靡一时,陪伴了无数人的儿童时光。然而,当下一些商家为了牟利,利用未成年人的好奇心,不仅想方设法推出所谓的“稀有卡片”,诱导孩子不断花费高价购买,还利用直播间煽风点火,设下层层消费套路,让本来单纯的游戏变了味。若是任由这股风气席卷下去,恐怕会让孩子一味攀比,形成错误的消费观,甚至“集卡成瘾”,危害性极大。
卡片虽小,但如若不加以规范,难免会造成“疯狂卡片”在校园内“狂飙”。针对集卡乱象,市场监管总局在2023年就印发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严格限制盲盒销售对象的年龄。但一些商家并未按规范执行,许多校园附近的文具店、超市、小吃摊上都摆上了花花绿绿的卡片包装袋,商家们对于学生的购买需求也是来者不拒。想根除“天价卡片”的毒瘤,就必须要继续严格规范,在学校等重点区域加强监督,防止未成年人掉入集卡陷阱,同时学校也可以发出“禁卡令”,与家长们携手将“疯狂卡片”拒之门外。
想要“疯狂的卡片”不再疯狂,需要去探索其背后积极的文化元素。如果只靠套路哄骗孩子,走低级趣味路线,那这股“集卡”热潮将毫无意义。一张真正能承载童年记忆的小卡,理应饱含年少的热爱和昂扬的梦想。像曾经风靡一时的“水浒英雄卡”,会让孩童被融合了传统水墨画技巧的好汉图吸引,与玩伴一起热烈讨论与画中人物相关的故事。即使是在成年之后回看,也仍然会再次被卡片中人物顽强的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所打动。所以,我们不应对热爱集卡的少年们说集卡毫无意义,而应该去与他们一同探索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卡片,与他们一起走进卡片里充满文化魅力的故事。
回忆童年,你也许能想起在小河滩上捡到的漂亮石头,历经辛苦拼好的一个玩具,又或是从教学楼飞扬到远方的纸飞机。而这一代的少年们,也应该拥有属于他们的美好回忆。只有让他们手中的卡片不再“疯狂”,这些小小的卡片才能真正成为属于“10后”们的独家记忆。
作者:宋广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