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字上下功夫 推动民宿业行稳致远

2024年09月11日 15:02:16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潘铎印 编辑:文骥

“往年暑期一般从7月初开始,到8月底结束,其间房价可以提升3倍。但今年却旺季不旺,到了7月中旬才开始有了点热度,仅仅一个月左右,房价也只敢维持50%左右的涨幅。”位于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的“山间民宿”主理人刘彤说,眼看中秋将至,但预订量还不足去年同期的10%,恐怕今年连回本都不够。(9月11日,中工网)

民宿有着“宿在民居、乐在乡间、游在山水”的优美意境,是“有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有情感的体验”。然而,从发达的滨海到偏远的西部地区,从江南水乡到北方旷野,民宿遇冷,却成为今年暑期旅游市场的一大特征。单价是平常的半折,客流大幅减少,似乎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近年来,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的“双力驱动”下,民宿成为国内旅游业增长最快、普及最广的新业态,为城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中研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民宿市场规模已经突破300亿元。民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迅速红遍了大江南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但由于民宿经济发展迅速,面临的问题较多,甚至陷入了同质化严重、人文特色缺乏、经营品质不高、法律监管缺失等困境。

民宿浓缩了一座城市的风华,勾勒出一方山水的轮廓。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当下,民宿以自然诗意的环境和慢节奏的生活理念、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大众出游住宿的新选择。当前,随着市场的饱和以及政策规范的跟进,民宿行业的市场环境又呈现诸多新的变化。2024年以来,随着民宿赛道新晋者持续增多,行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加之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和理性,如何破解消费者审美疲劳,为游客提供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亟待民宿市场“破题”。

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做好民宿大文章。立足地域特色,突出景区边、古村落边、山边、水边、林中,把资源禀赋整合好,将特色元素运用好,并全面融入到民宿的建筑形制、装修风格、建设运营之中,在“特”字上下功夫,打造一条彰显实力与魅力的精品民宿旅游带。注重地方非遗资源和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将本土文化融入食宿游,凸显原生态,多些烟火气,探索“民宿+”模式,拓宽民宿的多样化发展路径,打造一批文化主题、非遗主题、民间艺术主题的特色民宿,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给游客留下 “独家记忆”,推动民宿行稳致远。

规范经营秩序,提升服务品质。促进旅游民宿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提升服务水准,提供更加个性化、贴心的服务,树立良好的品牌口碑,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交通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民宿行业健康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更具特色的住宿体验,让民宿经营“特”起来、体验“舒”起来、品牌“亮”起来,助力文旅市场发展持续破圈出彩。

民宿建在绿水青山间,引人入胜;民宿发端于“农家乐”,蕴藏当地文化气质。民宿不是一个单一的业态,而成为了一个平台,一个载体。在这个平台和载体之上,民宿要衍生出更加多维,更加多元,更加个性化的体验场景,满足游客的多维体验需求,让游客乘兴而至、尽兴而归。全力打造别具匠心的精品民宿,使之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心向神往的网红打卡地,让游客为一间房赴一座城,在“诗和远方”里拥抱美好生活。

作者:潘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