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酒吧”让学术充溢满满的“烟火气”
2024年10月16日 14:54:56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许华凌 编辑:文骥
“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到康德的批判哲学,再到达尔文的进化论……讲座内容涵盖历史、哲学、艺术、科技等多个学科。一杯鸡尾酒,一段舒缓的音乐,几张简单的幻灯片,台上主讲人酣畅淋漓的演讲,台下听众随时抛出的问题,柔和灯光下热烈的讨论。这种举办学术讲座的酒吧被称为“学术酒吧”,在北京、上海等地兴起。(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会认为学术讲座应当在大学、论坛等场合举行。然而,近期兴起的“学术酒吧”打破了这一传统认知,将学术讨论带入了轻松的酒吧环境,成了各类青年学者、文艺爱好者、打工人聚集进行思想交流的地方,让学术讲座充溢着满满的“烟火气”。
“学术酒吧”让大家“带着松弛感去学习”,是一种很好的社交与学习形式。“学术酒吧”悄然兴起,年轻人青睐“松弛学习”。平时对哲学、宇宙等话题感兴趣的杜先生坦言,自己沉浸在讲座的精彩内容和现场松弛而热烈的交流氛围之中;高校青年教师张翼飞也同样是“带着松弛感去学习”,“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多元探讨,是一种很好的社交与学习形式”,而如何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正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这里,主讲人和听众的姿势动作都可以随性一些,显得更具生活气息和“休闲”气象,就像是老友聚会、客厅沙龙;在这里,一边饮茶喝酒,一边进行天文地理、哲学人生、高等数学等方面的深度吸纳,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每一次的举杯相邀,都可能成为改变命运的开始,每一次的思想碰撞,都可能点燃创新的火花。
“学术酒吧”让知识的传播大众化,是优质讲座供给与传播手段的新探索。好的研究应当能够“落地”,能够与现实“接轨”,而非束之高阁、高不可攀。在传媒专家郎劲松教授看来,思想交流与分享并不拘泥于参与者、场景、空间,“破圈”的关键在于能否启迪智慧、提升社会认知,“在酒吧里开讲座,很大程度上是当代年轻人为更好平衡学习和休闲而进行的主动探索。”“学术酒吧”讲座具有本真性、有理性、情感性,讲座人也从理论走向了实践,从高高的“象牙塔”来到与普通听众平等交往的小酒吧,在这一刻达成了人际关系的平等与和谐。“学术酒吧”既构建了一个既能让人暂时忘却日常琐碎,激发人们思考与灵感的理想空间,也满足了人们对于知识渴求与心灵归属的双重渴望。其意义在于对传播手段的创新,在于将沉浸于网络中的人们拉回了真真切切的现实空间,大家不受身份、地位的限制,进行纯粹的交往、真切的沟通。
“学术酒吧”是学术与休闲的有机融合,是年轻人的新型社交场所,是创新思维的孵化器和文化消费的新趋势,是连接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它让学术更加贴近生活,让休闲变得更有价值,让学术充溢着满满的“烟火气”。
作者:许华凌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