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太阳鸟时评  >  太阳鸟视点

遏止“大数据杀熟”重在压实平台责任

2024年10月23日 14:36:46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张国栋 编辑:田莉

  “同一酒店,不同账号查询价格相差近一倍!”“红包一开始能开出12、13元,后来开出的越来越小,只有几元钱”“我是‘钻石会员’,打车的价格却比新会员还高”……从网络投诉平台的网友留言看,令人诟病的“大数据杀熟”现象仍不时发生,这让不少消费者难以接受。(见10月22日《经济参考报》)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经营者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收集消费者日常消费数据,依照一定的算法逻辑,输入具有推送对象与排斥对象的身份信息,自动生成和输出个性化的销售或服务定价,使不同消费者对相同销售或服务支付不同对价的行为和现象。

  随着相关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很多“大数据杀熟”不似以前那么直接,整体而言规则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隐蔽,但这种根据消费习惯、消费特点,提供特定商品或特定服务的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本质上还是一种利用信息不对称而进行的“价格歧视”行为,或称作“差异化定价”行为,对消费者而言是不公平的。

  “大数据杀熟”屡禁不止的背后有多重原因。从技术角度看,高度依赖数据和算法,而算法具有高度不透明性,算法“黑箱”仍然普遍存在。从实践角度看,由于价格差异的原因无法查清,因此针对“杀熟”行为往往存在取证难和举证难。从监管角度看,由于成本高、难度大,针对“大数据杀熟”也难有常态化的监管。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遏止“大数据杀熟”,其实并非难事。一方面,要在继续用足用好已有法律规则同时,健全算法定价机制以及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出台相关的具体规定,打破“算法黑箱”, 让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用户权益保护落到实处。同时加强监管技术的应用。如果发现平台在同一时间销售的价格存在明显差异时,要应用大数据技术加强监管和对比,筛选出重点监管对象,针对性地加强监测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更重要的是,查漏补缺,进一步压实平台责任。首先,引导平台商户将算法伦理内化为企业准则,避免算法滥用。比如,通过公布算法逻辑、价格构成等方式提升透明度,以回应社会负面舆论。通过提供关闭个性化推荐的功能,让用户自主选择是否接受个性化推荐等。其次,要求平台商家向用户及监管部门明确告知收集用户数据的目的、手段、范围、用途等。要求平台商家将差别化定价信息及时告知消费者,保障后者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概而言之,我们既要辩证理性地看待“大数据杀熟”行为,更要明白大数据不是被用来“杀熟”的,算法更不能被异化为“算计”。唯有在发挥监管威慑力,提升治理手段、推进协同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压实平台责任,敦促平台合规自治,好自为之,方可从根本上遏止“大数据杀熟”,从而打造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稳固市场预期,实现多赢。

  作者:张国栋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