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价更贵”是将消费者当“韭菜”
2024年10月28日 14:56:54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江德斌 编辑:田莉
10月14日晚8点,天猫率先推出“双十一”的第一波预售预热活动,比去年提前了10天。与此同时,各大平台的直播主播也同步开启了“双十一”预售活动。然而,不少消费者投诉质疑称,天猫“双十一”预售产品比直接购买更贵、预售结束后立刻降价,“尾款人”变“韭菜人”……澎湃新闻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注意到,已经有不少用户发预售前后实付价的对比图,确实出现了直接购买价更低的情况。(10月28日澎湃新闻)
“双十一”预售活动的初衷,本是提供更为灵活和优惠的购物选择,让消费者提前锁定心仪商品,享受一定的价格优惠,避免因抢购付款而手忙脚乱。然而,如今预售模式却逐渐变味,演变成了一种复杂的购物游戏,消费者需要凑满减、下定金,再定好闹钟提醒自己付尾款,可一番操作下来,却发现预售价格反而比直接购买更高,无疑让消费者产生被愚弄的感觉,亦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极大浪费。
面对“预售价更贵”的尴尬局面,令很多消费者愤怒,商家这是利用促销活动的优惠规则,有意玩弄文字游戏,将消费者当成了任人宰割的“韭菜”,涉嫌价格欺诈,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为严重的是,预售乱象有悖促销承诺,商家一般都会宣称“双十一”预售价格最低,以诱惑消费者提前下定金、锁定商品,可是结果却是直接买更便宜,无疑是在打商家的脸。
而且,消费者在遭遇“预售价更贵”后,想反悔时才发现,按照“双十一”的预售规则,却不能直接退定金,只有支付尾款后才可以申请全额退款。还有不少用户反映称,虽然预售产品有价保,但在申请价保退差价时被商家拒绝,也只得退款后再买。如此一来,就变成了“二次下单购买”,消费者浪费了时间,商家和平台却收获了销售额、流量,不能不令人起疑,这是商家与平台联手利用预售规则,逼迫消费者变相“刷单”。监管部门可介入调查,审核促销活动是否守法合规,督促平台和商家整改。
消费者参与预售活动,乃是基于对平台和商家的信任,然而“双十一”预售乱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自然会感到愤怒和失望。因此,电商平台应主动承担起责任,优化预售活动的规则,使其更加简单明了,明确定金可退,加强对商家促销方案的监管,确保预售活动的价格真实合理,避免出现价格欺诈等不法行为,并积极处理消费者投诉,对违规商家施以处罚,让消费者能够轻松参与并享受到真正的优惠。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警惕,理性参与预售活动。在参与预售之前,消费者可仔细比较价格,了解商品的真实价值,避免被虚假优惠所迷惑。如果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消费者也应该积极维权,向平台或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由此,在监管部门、电商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下,营造一个公平、透明、优惠的网络购物环境。只有这样,“双十一”才能真正成为消费者心中的购物盛宴,而不是一场让人失望的购物游戏。
作者:江德斌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