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太阳鸟时评  >  太阳鸟视点

斩断“饭圈文化”负面链条,筑牢青少年精神防火墙

2024年11月08日 16:03:17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田莉 编辑:文骥

近日,江西吉水县金滩镇居民许某报案称,其9岁的女儿婷婷在使用其手机浏览短视频时,刷到一位“明星”账号。添加对方为好友后,对方立即发来报警回执和二维码照片,声称该明星隐私遭到泄露并让婷婷配合调查。婷婷扫描二维码后又添加了对方提供的“律师”账号,该“律师”通过语音通话让婷婷打开摄像头,按照指示操作转账,婷婷被骗2.3万余元。经过警方的介入调查成功帮许某追回了大部分被骗资金,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据 11月6日 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 )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接触“饭圈”,“饭圈文化”的盛行,使不少未成年人也成为狂热的“追星族”。这种以追星为核心的文化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年轻人的热情与活力,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危害不小。而今,不法分子也瞄准未成年人对偶像的狂热心理,利用未成年人心智不够成熟、且大多涉世未深,将诈骗目标对准未成年“追星族”。

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引导青少年理智追星、避免深陷“饭圈文化”的漩涡?如何增强青少年的反诈骗意识,确保家庭财产安全?这就亟需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面紧密协作,形成合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在追星问题上,家长应通过开放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并以此为契机,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理性的偶像观念。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追星应当建立在欣赏偶像才华与高尚品德的基础之上,而非将其视为生活的全部内容,更不能成为盲目崇拜和过度消费的借口。与此同时,家庭还需从小培养孩子的警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他们如何识别并有效防范各类诈骗行为,确保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安全成长。

学校作为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承担着加强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应将反诈骗知识融入日常教学计划中,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组织专题课程、讲座或研讨会,学校应深刻揭示过度追星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性审视追星行为。此外,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并扶持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与特长,帮助他们在一个多元化的平台上发现并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减少对明星的盲目崇拜与过度追捧。

社会各界应携手合作,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正向的追星氛围。明星需发挥引领作用,传递正能量,成为青少年的良好榜样。相关监管部门需加大对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并通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文明宣传活动,进一步强化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与自我防范能力,为他们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让青少年远离“饭圈文化”的漩涡,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保持理性、独立的人格。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作者:田莉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