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太阳鸟时评  >  太阳鸟视点

羽绒服里没有羽绒,如此“挂羊头卖狗肉”应当休矣!

2024年11月28日 14:51:05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崔凤娇 编辑:田莉

随着寒冬的到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开启“速冻”模式,不少人已经穿上冬季保暖必不可少的羽绒服。但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曝光江苏、江西等地多家羽绒公司“以真乱假”,引起大家对羽绒制品的忧虑。“羽绒服造假”“毒羽绒服”“羽绒服充绒量”等话题也随之登上了热搜。

据报道,前几日浙江湖州织里警方查获的伪劣羽绒服,数量高达7万余件,经专业检测显示,该批服装的羽绒绒子含量基本为0%。且据工作人员透露,发到消费者家中的羽绒制品填充物并不是羽绒,而是“丝”,所用的检测报告、吊牌、水洗标、羽绒充气标等都是在辅料店买的“通版”。部分直播间里的羽绒被、羽绒服被主播吹得天花乱坠,其实展品和发货产品压根不是同一种。将“飞丝”添加到羽绒制品里,甚至用“飞丝”代替羽绒,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羽绒制品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造假手段可谓也是五花八门。随着羽绒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有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除了使用“飞丝”冒充羽绒外,商家还用“粉碎毛”、“吊包绒”、“手感绒”等,甚至存在掺狗毛、猪毛等恶劣行为。这些填充物外观与羽绒相似,手感接近,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真假。而这些不达标的填充物不仅保暖性能大打折扣,还可能因缺乏必要的消毒程序而潜藏异味、病菌等健康隐患。

羽绒服作为冬季保暖的重要衣物,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商家明知“飞丝”羽绒服质量令人堪忧,却要假装不知道客户的用途,选择违规售卖假羽绒制品,如此“挂羊头卖狗肉”行径,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是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这样的生意注定不会长久。

当然,究其原因也不难看出,除了市场监管存在力度不够、监管不精准等漏洞外,还在与消费者难以直观辨认羽绒的真伪有关,即使产品标签上标注了虚假的羽绒含量和蓬松度等关键指标,消费者也可能因缺乏专业知识和辨别能力而轻信商家或销售人员的宣传,才让商家有机可乘。

对此,作为消费者,要提高警惕意识,擦亮眼睛,增强辨别能力,选择购买品牌和正规渠道的产品,学会在购买时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误导;同时也要提高维权意识,敢于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说不,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监管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对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严打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制品等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定期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抽检,及时公布不合格产品名单,让消费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对于羽绒服生产企业和销售商也要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和标准,秉持诚信经营理念,守住产品质量的“红线”,确保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同时,行业协会等组织也应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

总之,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承担起自身职责与担当,才能守护好群众“货真价实”的温暖,还消费者一个公平、透明、安全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在寒冷的冬日里不再寒心!

作者:崔凤娇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