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莫被“电子奸臣”误伤美好情感
2024年12月05日 14:57:32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吴玲 编辑:田莉
在当下快节奏的数字时代,一个名为“电子奸臣”的博主群体在网络世界里冒了头。他们将日常生活习惯中的小瑕疵、性格上的小缺陷“合理化”,把那些阿谀奉承的“谄媚之辞”精心包装成“顺耳忠言”的模样,在网络上发布视频。这使得屏幕前的受众仿佛置身于古代宫廷之中,沉浸在被“众星捧月”的虚幻满足感里,自我感觉得到了所谓的“治愈”。(12月5日《北京青年报》)
从早期的“夸夸群”到如今的“电子奸臣”,这一系列“疗愈经济”的流变背后,是个体情感需求的持续推动。然而,“电子奸臣”瞄准的是年轻人在网上寻求认可的心理弱点,形成了一股赛博小风潮。据悉,放眼“电子奸臣”博主的粉丝群体,基本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中的大多数都坦言,自己心里其实明白得很,“电子奸臣”的那些夸赞多是虚情假意、阿谀奉承,不过是形式上的花架子,毫无实际意义和价值。
明知这些夸赞会令人变得“昏庸”,年轻人为什么还爱上“电子奸臣”,甚至将“电子奸臣”视频当做新型“赛博食粮”?笔者以为,当前,情绪价值,已成为年轻人买单背后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今,青年一代对物质的要求相对饱和,对情感诉求越来越高,更加关注“电子奸臣”之类特殊精神商品提供的情绪体验。作为“数字原住民”,他们利用数字技术寻求情感个性化体验服务,这也是表达自我、彰显个性、寻求文化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来自我“治愈”伤口。
为什么“电子奸臣”如此吸引人,而且成为磁铁效应,沉浸在被“众星捧月”的虚幻满足感里?笔者以为“电子奸臣”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情绪的表达特别充分,让平日压抑的现代人,在使用表情包时会感到释放、痛快、好玩。有需求就有市场,而表情包的吸引力在于抓住人们的普遍心理,从而产生共鸣,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有人认为,“电子奸臣”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情感经济。以满足所谓的“治愈”,“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慰藉。
尤其是如今生活节奏加快,青年人价值选择更趋多元,青年难免会在各种价值碰撞中产生困惑和焦虑,心理专家认为,那些沉醉于“电子奸臣”甜言蜜语中的“赛博皇帝”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仅凭这种夸赞根本无法解决现实中的困境,也不可能让人获得真正的慰藉。这是抚慰身心、缓解焦虑的一种方式,但大家终究还是要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寻求情感支撑与共鸣。
人活着,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悟。人是有情感的,爱恨情愁,悲欢离合,苦闷忧愁,这些都是必然现象。但是当心情在最糟糕的时刻人们需要感情的抚慰,所以就有了“电子奸臣”成了一些年轻人情感需求的救命稻草。人们之所以愿意通过“电子奸臣”去发泄情感、体会归属、伸展自我、获取现实世界难以得到的体验,这就是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丰富,不差钱但精神空虚,往往一个情绪表情就可以骚人精神胳肢窝,令人喜笑颜开,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从而显得开心和幸福,原来这就是“电子奸臣”摸准人们精神穴位的反应。
社会生活中人总会有压力的,也需要价值需求,情感满足。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迷信“电子奸臣”实则是“阿Q精神胜利法”,“治愈”疗伤,就像阿Q与王胡子在太阳底下捉虱子比赛,看谁咬的“咯嘣”一样无聊。最终“电子奸臣”让粉丝失望, 尤其可见,虚拟夸赞不如生活治愈。年轻人应当保持理性和自我提升,不应被“电子奸臣”现象误导。在享受“电子奸臣”带来的情感慰藉的同时,更应秉持一份清醒与自觉,将这份来自网络世界的包容与鼓励转化为滋养现实自我、激励持续前行的动力,真正地学会从内心深处接纳自己、肯定自己,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找到一种契合的方式,在人们心中产生情感共鸣。
作者:吴玲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