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太阳鸟时评  >  地评线

太阳鸟时评:在川西,遇见“百花齐放”的非遗发展新时代

2024年12月06日 17:26:31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文小生 编辑:文骥

日前,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举行的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第122次会议上,公布了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其中,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的桃坪村荣耀登榜。在这里,古羌文化的精髓被世代传承,孕育出羌族羊皮鼓舞、花儿纳吉情歌、羌族口弦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折射出川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非遗只有“动”起来,文化才能“活”起来。染色、上经、过纬,指尖跳动间,传统藏毯色泽尽显;涂色、勾线、磨金,笔尖勾勒处,唐卡画作美轮美奂……在有着“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的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非遗之花”竞相开放,织就“文化+旅游”“文化+振兴”“文化+社会治理”的新图景。阿坝州作为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汇集带,也是藏羌文化走廊的腹地。不管是四级非遗名录项目总数位列全省首位,跻身全国第一方阵,还是相继建成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河曲马黄河草原文化、嘉绒文化、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四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域覆盖等等,其背后呈现的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加强文化生态保护,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逐步探索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川西模式”,焕发出“川西光彩”,持续提升中华文明自信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甘孜踢踏、藏文书法、甘孜彩绘、水淘糌粑、牛皮烫画、勉萨唐卡……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灿烂的非遗文化始终一脉相承,见证并诉说着川西走廊的厚重历史和文化;丹巴县古碉群、小金县沃日土司官寨经楼与碉、壤塘县日斯满巴碉房、茂县坪头羌寨石碉……川西不止有雪山,还有千年古碉讲述千年间的漫长往事。再看,在被誉为“香格里拉的摇篮”的稻城亚丁地区,藏族文化和风情足以让人为之倾倒。而马尔康这座城市,更散发着浓郁的藏族风情,可以体验到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或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或是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无疑,文化遗产延续已成为链接历史和未来的重要驱动力。

非遗保护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从充实完善四级名录体系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库,到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再到“三保护、一传承”的阿坝模式,加之从社交媒体平台的互动传播,到线下非遗体验馆的建立,阿坝州以务实的举措,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样,甘孜州牢固树立以甘孜文化塑造文化甘孜的理念,制定出台了《甘孜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切实以法治的力量,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聚力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挖掘乡村非遗价值,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实践证明,立足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全球传播,川西既要立足乡村实际,深入挖掘、创新利用本地非遗资源,如乡村产业、乡村风土人情、乡村旅游等特色文化,也要根据地方特色,创新“非遗+直播”“非遗+文创”“非遗+教育”“非遗+旅游”等模式,让乡村非遗资源真正“活”起来。

川西作为壮美景色与深厚文化的交织之地,有着无与伦比的壮丽景色、深厚的历史沉淀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无论是追寻大自然的美妙,还是领略深厚的文化魅力,都凝聚着先辈千年的智慧与技艺,川西都能够满足你的期待。在川西,你将遇见“百花齐放”的非遗发展新时代。

作者:文小生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