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太阳鸟时评  >  太阳鸟视点

功劳不够“苦劳”来凑,警惕“没苦硬吃”形式主义

2024年12月16日 15:03:20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李发治 编辑:文骥

12月9日,浙江省委政法委书记王成国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从六个维度精准发力为基层减负》。文章提到,要纠正一些基层部门“跟风值班”“攀比加班”“没苦硬吃”的不良倾向,基层干部应该从虚耗精力、消磨时间的无效“内卷”中摆脱出来,引发了许多基层工作人员的共鸣。(上游新闻)

“没苦硬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些基层干部奉行“领导不走,绝不下班”的原则,上班时故意磨洋工,事事拖到下班再干,这种“主动加班”“攀比加班”,实则是无效加班;一些基层干部把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撂在一边,刻意在领导看得见的小事上下功夫,装出很吃苦的样子,小题大做,本末倒置;一些基层干部拿着鸡毛当令箭,今天安排一个检查,明天让交一个总结,刷着存在感,到处没事找事,让管理对象苦不堪言.....这种“没苦硬吃”的风气,让许多人被迫“卷”入其中,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耗在做无用功之上。

“没苦硬吃”的本质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一些基层干部奔热衷于“繁文缛节”“迎来送往”“文山会海”“稿来稿去”,看似是眼里有活、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实质上却是充满无效与重复“做足表面功夫”的伪勤奋。这些只维持表面现象,而不去解决真问题的“吃苦”行为,“既费马达又费电”,枉费基层大量时间和精力,却不能实际推动政策的落实和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影响工作成效,还会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杜绝基层干部“没苦硬吃”,一方面要打破基层干部时时刻刻都在奉献的“精神枷锁”,树立正确导向,校正基层干部拿“苦劳”当挡箭牌,以“流过汗”为政绩的错位的政绩观;另一方面,组织人事部门要改变考核评价机制,摆正基层干部职与事、权与责的定位,厘清上下级、分内外的工作、生活界限,明确基层权责清单,让基层干部清楚知晓什么苦该吃,什么苦不应吃,充分运用好基层考核的“指挥棒”,让基层干部树牢为民政绩观,从源头上杜绝“没事找事”“没苦硬吃”的行为。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衡量基层工作的成效,要看为人民服务的实绩,要听老百姓的评价,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坚决杜绝那些功劳不够就拿“苦劳”来凑,“没苦硬吃”做无用功的“内耗”行为。

作者:李发治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