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微而不弱,短而不浅”,方能走向“常红”
2024年12月26日 14:52:27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古风 编辑:田莉
今天你刷微短剧了吗?
火爆的微短剧,快速传播,如雪花般走到网友“指尖”,停留在方寸屏端,让人直呼“上头”。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超过网络外卖、网络文学和网约车用户数量,跃居数字生活榜单前列,“看微短剧的人比点外卖的人还多”。
微短剧迅速占有市场,不仅收获着“滔天”流量,更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指出,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有望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据预估,今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足见这一业态的前景和潜力。微短剧“热辣滚烫”,产业链上的企业、业态越来越丰富,在看到“火”的同时,更应多些“冷思考”,让快速成长的微短剧行业健康成长、良性发展。现实中,微短剧可谓良莠不齐。“霸总”系列、颠覆三观、违背常理、金钱至上等微短剧野蛮生长,违反公序良俗、低俗“擦边”等违规内容的微短剧屡禁不止,污染了网络生态,影响了微短剧行业口碑。
拒绝哗众取宠、低俗庸俗!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要求微短剧片名应提升思想内涵,传递主流价值观,不得使用恶俗、恶趣味等违背公序良俗的片名,不渲染极端对立、复仇、暴戾、焦虑。从今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明确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到此次对微短剧片名进行规范,一招一策,无不在引导微短剧健康成长,更好传递主流价值,讲好现实故事,让其成为文化产业的精彩拼图。
在信息“快餐化”的语境下,微短剧受到青睐有其道理,但要传递的是——微短剧虽短,价值观却不能“短”。“微而不弱,短而不浅”,才是微短剧“常红”的流量密码。这当中,不乏有深入人心的范式。《我的归途有风》打出“微短剧+文旅”新模式,写下“非遗美食映心途,慢煮生活归本真”的浪漫,收获了好评;吸引人们热情走进姑苏城下,深刻感受“三生花草梦苏州”意境的《一梦枕星河》,开创了微短剧登陆卫视黄金档的先河。事实表明,精品创作是网络微短剧的生命线。哗众取宠、背离价值的微短剧,注定是“短命”。
微短剧火热网络,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从几十秒到十多分钟,一口气看几十集,微短剧让人“根本停不下来”,在虚拟世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观看、互动的同时,也应“从长计议”,深耕内容、挖掘故事、传播文化,绝非是目光只盯着眼前的流量,而在标题上打“擦边球”,在内容上恶搞。还应看到,当前的微短剧市场里,行业“内卷”越来越严重。内容同质化、剧情套路化等不得不引起重视。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指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除了微短剧自我加压,生产优质内容,提升剧情质量、制作品质外,平台也应发挥作用,加大对违规账号、小程序等综合治理,在标题审核、品质把关上投入力量,从严规范,阻断那些含有不良价值观导向、违反公序良俗微短剧的传播渠道。
微短剧市场空间巨大,关键要行正道、走正路。比如,有的微短剧创作团队就紧跟热点,结合校园霸凌、网络诈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推出“微短剧+普法”系列佳作,收获了流量,留下了口碑。有的地方推动“微短剧+文旅”深融,让自身“借剧出圈”,升温了消费热度。除此之外,微短剧“出海”也渐成风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出海微短剧平台总流水已突破2.3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达到4亿美元以上。微短剧国际化过程中,正是行业“借船出海”的机遇期。相关行业当打开视角,用品质赢市场,用共情留受众,用故事打动人心,让“火”起来的微短剧行业走向“久久红”。
作者:古风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