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太阳鸟时评  >  太阳鸟视点

别让涉企乱检查成为企业的羁绊

2025年01月08日 15:03:53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左崇年 编辑:崔凤娇

国新办1月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司法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有关情况。作为首个对涉企行政检查作出系统全面规范的文件,意见强调涉企行政检查“既不越位、也不缺位”,为护航企业健康发展、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提供法治保障。(1月8日《工人日报》)

行政检查主体不明晰、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实践中,任性检查、运动式检查、以各种名义变相检查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意见明确检查主体,严禁不具备主体资格的组织实施检查。进一步要求有关主管部门要对现有检查事项进行清理,该调整的调整、该取消的取消,切实从源头上遏制乱检查。意见的出台是为了遏制行政检查的突出问题,给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涉企乱检查现象,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 “绊脚石”,诸多检查乱象让企业苦不堪言。部分地区和部门将检查当作 “万能钥匙”,频繁踏入企业大门。多头重复检查也屡见不鲜。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统筹协调,各自为政。像市场监管、环保、消防等部门,本可通过联合检查一次性完成对企业多方面合规情况的查验,但现实中常常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一家企业短时间内多次接受类似的检查, 各项检查考核让企业“陪不起”,也让企业承受不起,严重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有数据显示,某公司在 2021 年至 2023 年期间,每年都要迎接上百次检查,多的时候一年达 326 次,企业疲于应付,正常生产经营节奏被完全打乱。这种高密度检查,使得企业不得不抽出大量人力、物力来配合,从安排专人对接、准备繁杂资料,到陪同实地查看,耗费了企业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成本。

部分执法人员业务不精,对检查要点、法规适用一知半解,检查过程流于形式;更有甚者,个别人员作风不正,将检查作为寻租手段,打着执法旗号吃拿卡要。个别部门还将检查与罚款创收挂钩,背离了执法检查规范企业、保障公共利益的初衷。他们热衷于对企业 “挑刺”,一旦发现所谓问题,便高额罚款,企业为息事宁人往往被迫认罚,导致经营负担雪上加霜,资金周转愈发困难,投资信心也遭受重创。

向涉企乱检查“亮剑”,为企业发展“护航”。各级政府应持续完善并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制度,给执法戴上 “紧箍咒”。首先,明确检查主体资格,通过立法或规范性文件厘清各部门职能权限,哪些部门有权检查、能检查哪些企业、检查哪些事项,都要一清二楚,杜绝无权检查、越权检查乱象。其次,公布检查事项清单,将常规检查、专项检查内容向社会公示,企业对照清单便能知晓自身需接受何种检查,做到心中有数。再者,设定检查频次上限,依据企业规模、行业风险等级分类确定,确定每年常规检查次数,防止过度骚扰。最后,规范检查程序,从出示证件、现场勘查、抽样取证到结果告知,全程标准化,确保检查合法、公正、透明,以制度刚性约束为企业撑起 “保护伞”。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让企业可以放心干事、安心发展。

作者:左崇年


(编辑:崔凤娇  责编:文骥  校对:田莉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