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太阳鸟时评  >  太阳鸟视点

山西大同上演“撬锁开灯”闹剧 权力失控下的“灯光秀”辣眼睛

2025年02月07日 15:16:47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福映秋 编辑:文骥

近日,山西大同古城一店铺被撬上了热搜。店铺监控视频显示,因店主未响应当地发出的“春节期间统一亮灯”的倡议,竟遭遇强行进店开灯。

“开灯营造浓厚节日气息”,大同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发出的这份倡议初衷也许是好的,古城古建筑,灯光辉映下,的确也更有游玩观赏的氛围。但是,现场监控画面显示,深夜时分,店铺门外站着多名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其中几名工作人员竟蹲在店铺门口撬锁,门开后一行人径直入店开灯,结束后又锁门离开,整个过程毫无对他人财产与权益的基本尊重。这强行撬锁的行为,看似是雷凌风行的强势治理作风,事实却是自行其是、越界侵犯。由之所引发的恶劣观感,远比灯光刺眼。

在这起事件中,基层执行者对“合法伤害权”的娴熟运用令人毛骨悚然。为了亮化,当地相关工作人员一番撬锁进店开灯的操作更是亮瞎眼。毕竟,亮灯倡议不是规定和要求,不具有行政强制力,店铺老板有自由选择是否夜间亮灯的权利。执法人员身着制服、手持执法记录仪,却在无合法文件、未遵循正当程序的情况下,仅依据上级要求,便堂而皇之地撬锁入户。

这尽管是奇葩个例,可还是暴露出了某些共性问题。在日常的社会治理中,部分一线工作人员缺乏底线思维,只看到阶段性目标和当前重点工作,而往往忽略了那些更为重要的大原则、大前提。他们热衷于立威施压、令行禁止,惯于对不听招呼、不配合工作的管理对象上手段,而枉顾了自身作为服务者的职责设定。这种披着合法外衣实则非法的行为,是基层权力失控的典型表现。更令人担忧的是,面对舆论质疑,相关部门相互推诿责任:街道办称“亮灯是全市统一要求”,区政府表示“正在处理”,而市政府值班室干脆以“不清楚”回应。权力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在佯装尽职,却无人真正为法治底线负责。

这反映出领导权力在基层的失控状态。上级领导的模糊指令,使得基层执法人员在执行过程中随意解读权力,滥用权力。而上级部门对基层权力滥用的纵容和监管缺失,导致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失去制约,形成了一种“合法伤害权”的滥用局面。这种权力的失控不仅损害了民众的利益,也严重破坏了法治社会的根基,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今年春晚的小品《花架子》,对基层一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动辄加码的形式主义进行了巧妙批判。“撬锁开灯”背后,有没有人层层加码,进而突破了法律的底线,突破了公众认知的底线,相关部门应该好好反思。正如有媒体报道的那样,古城“撬锁开灯”,游客没暖心商户先寒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若需约束性规定,应通过立法程序明确权限,而非依赖行政命令。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和管理,但政府的管理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人性化的,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城市的形象不仅仅体现在夜晚的灯光是否璀璨,更体现在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上,体现在能否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上。相反,深夜被强行点亮的商铺灯光,照见的不是古城的璀璨,而是权力的任性。若治理者仍沉溺于“暴力亮化”的幻觉中,再绚丽的灯光,也照不亮城市的文明。

政府公信力是在一次次依法行政、为民服务中积累起来的。此次“撬锁开灯”事件,无疑对当地政府公信力有所打击。若当地政府不能妥善处理此事,严肃问责相关责任人,及时纠正错误,那么今后政策的执行可能遭到民众的质疑与抵触,城市治理将陷入恶性循环。唯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法治的明灯永远照亮每个角落,守护民众合法权益,让权力在法治框架内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治理的良性发展,让人民群众在法治的阳光下享受美好生活。

作者:福映秋


(编辑:文骥  责编:田莉  校对:崔凤娇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