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太阳鸟时评  >  太阳鸟视点

微短剧要微而有品、短而不俗

2025年02月21日 14:57:48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范子军 编辑:田莉

严重刑事案件中不见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身影,由当事人直接起诉到法院,法官随意判处死刑,违背法律常识;严重疾病能轻易被治好,不符合医疗常识;保安、外卖员、保洁员常常是隐瞒身份的大佬,分分钟轻易赚几十亿元……近年来,微短剧市场迅猛发展,但不少微短剧剧情缺乏常识。

5G时代,万物互联,海量的微短剧以迷你叙事的风格在移动端开疆拓土,一跃成为当前视听作品传播的弄潮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市场规模超500亿元。微短剧火爆的背后,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不容小觑。题材低俗化、叙事狗血化、人际关系妖魔化,甚至剧情明显有悖常识常理,难免会误导受众认知和价值取向、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并妨碍微短剧行业自身健康发展。

反常识微短剧招摇过市,流量至上是主因。一周拍完、一月上线、一部财富自由,微短剧大多投资少、制作门槛低、变现快,一夜暴富的诱惑性不言而喻。将“随意控制别人的生死、暴力解决问题”等行为塑造成“高大上”的酷帅形象,刻意呈现美女在情感交往中必“拜金”等触及道德底线或法律红线的行为,甚至分不清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程序,胡编乱造所谓的“案情”,诸如此类,固然确有专业素养匮乏等因素所致,但若隐若现的套路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管是否合情合理、合乎常识逻辑,惯用反常识的剧情放大问题、煽动情绪,搅动对立、拉踩引战,进而达到引流、“收割”的目的。

微短剧走低俗、擦边、反常识路线,沦为流量和金钱的奴隶,是社会责任缺失、道德法律意识淡漠的表现,也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不但为文明、法治社会所不容,而且也必然遭到观众反感和唾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多次出台文件,要求落实分类分层审核制度。促成反常识等不良微短剧回归常识、走上正轨,要善于借助内容审核、流量控制等技术手段,完善审核制度、强化监管机制、压实平台责任,引导内容制作者提升审美趣味和作品质量,引导观众看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作品,有力有效遏制流量任性。

微短剧做大做强,要恪守内容为王、走精品路线,在优质内容生产上做文章、下功夫。在多元内容不断产生的今天,创作主体只有关注作品的质量和内涵,相关平台也只有通过挖掘和呈现多元内容、加强内容池建设,微短剧才有望行稳致远、繁荣发展。不一味追求剧情“雷”“爽”,只满足于“看着带劲”,不做问题和情绪的放大器,而是努力做到微而有品、短而不俗,用好创意讲出好故事,在新赛道唱响主旋律,以大流量澎湃正能量,微短剧才有看头更有品位,有市场更有前景。

作者:范子军


(编辑:田莉  责编:文骥  校对:崔凤娇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