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太阳鸟时评  >  青年说

“农”墨重彩,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壮美画卷|青年“会”谈

2025年03月06日 11:12:05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黄宗跃 编辑:田莉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从中央一号文件的战略部署到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的务实建言,从田间地头的技术革新到城乡融合的生动实践,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图景正加速绘就。我们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就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总产量首次历史性突破1.4万亿斤。越是粮食产量历史性迈上新台阶,越要居安思危,不可麻痹松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预期目标。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永恒课题,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推进退化耕地治理,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才能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脱贫攻坚成果彪炳史册、来之不易,把这一伟大成果巩固好、拓展好,既是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体现,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前提和底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党中央决定设立5年过渡期,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是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必须慎终如始扛稳责任,周密做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完善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确保平稳有序过渡。当前,少数脱贫地区由“输血”到“造血”的能力还不够,自然灾害、家庭层面风险等返贫致贫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我们要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监测帮扶效能,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消费帮扶,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体评估,完善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

农民增收致富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民增收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我们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围绕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经营项目,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等紧密联合与合作,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另一方面,要加大稳岗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就业服务和劳务协作,鼓励支持农村创新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通过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扩大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让农民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

蓝图在手,重任在肩。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让我们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锚定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农”墨重彩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作者:黄宗跃


(编辑:田莉 责编:崔凤娇 校对:文骥 审核:周牧)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