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霸王条款”能锁住教师脚步吗?
2025年04月15日 15:36:39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朱波 编辑:文骥
近日,安徽一家民办教育集团被曝要求教师签“不考公考编承诺书”,在国考省考等考试当天搞突击查岗,如发现就要对相关教师进行处罚,甚至无责辞退。消息一出,立刻引发舆论讨论。
当“不考公考编承诺书”的新闻冲上热搜,公众看到的不仅是个别企业的管理失当,更折射出民办教育在人才争夺战中的集体焦虑。这种用“霸王条款”锁住教师脚步的做法,恰似在沙地上筑堤坝,既违背人才供需规律,更暴露了一些民办学校管理思维的深层困境。
民办教育机构具有市场经济与公益教育双重属性。当企业将教师视为随时可能跳槽的“人力成本”,自然会祭出限制择业自由的昏招。这种短视管理折射出民办教育对人才价值的误判——优秀教师从来不是可以简单计量的生产要素,而是维系教育质量的核心资产。
破解民办教师流失困局,需要建立教育机构的生存保障体系。如深圳某民办学校通过建立教师持股计划,将教师收入与学校发展深度绑定,五年间教师离职率下降60%;又如杭州某教育集团推行“双通道晋升体系”,允许教师在学术与管理赛道自由切换,涌现出多位省级名师……这些案例证明,当教师感受到职业尊严与发展空间,自然会选择与学校共同成长。仅靠一纸禁令,即使能留住教师这个人,但也很难留住教师的心。
民办教育的真正出路在于回归教育本质。如江苏某民办学校将教师薪酬对标公办学校上浮30%,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师学历提升;又如成都某教育集团引入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将教师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使其专注教学创新……这些实践探索充实表明,唯有让教师成为教育变革的参与者而非执行者,才能激活其职业认同感。正如教育学家顾明远所言:“教师的心在哪里,教育的根就扎在哪里。”
在人口结构剧变与教育转型的浪潮中,民办教育机构更需要用制度创新打破发展困局。与其用禁令束缚教师的脚步,不如构建尊重专业、共享发展的新型劳动关系。当教师能在民办校园里实现职业理想与人生价值,人才流失的魔咒自然不攻自破。这既是民办教育存续的关键,更是对整个教育生态良性发展的责任担当。
作者:朱波
(编辑:文骥 责编:崔凤娇 校对:田莉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