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太阳鸟时评  >  太阳鸟视点

让盲人“睁眼刷脸”于情于理于法都不容

2025年05月15日 14:53:47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刘纯银 编辑:田莉

近日,江苏扬州的一位盲人管先生在某运营商营业厅办理手机卡时,因无法完成刷脸验证,无奈之下,只能以亲属的名义开通手机卡。管先生告诉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他的眼部残疾状况肉眼可辨,但营业厅以“相关规定”为由要求其刷脸验证。(5月13日,人民网)

科技进步本应让生活更美好,不应成为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的阻碍。但让人不愿看到的是,近日江苏盲人管先生,手握身份证和残疾证,却因无法“睁眼刷脸”被挡在享受通讯服务门外。这一幕不仅刺痛人心,也是在向相关机构发出无声的控诉:难道技术遇上特殊群体,机械且冰冷的程序就成了比盲道还难走的沟壑吗?

其实,类似事件并非个例。此前也有报道,老年人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扫码,无法乘坐公交;一些医院挂号缴费全流程线上化、智能化,让不熟悉电子设备操作的老人茫然无措。细研这些现象都于情于理于法都不容。

于情不容:技术怎能比人心更“盲”?面对盲人办卡的困境,营业员搬出“规定”当挡箭牌,却选择性忽视“肉眼可见的真实”。同一家运营商,仅隔数百米的营业厅就能为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说明技术并非无解,症结在于是否愿意多走一步。正如医院为无法按指纹的老人备好印泥,银行给视障者提供语音验证,服务者的眼睛若只盯着屏幕里的代码,看不见眼前活生生的人,技术便成了另一种“残疾”。

于理不通:替代方案为何总是迟到?今年6月1日即将施行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要求“非必要不刷脸”,但政策善意若在“最后一公里”搁浅,终究是纸上谈兵。工作人员那句“不清楚其他验证方式”,恰似一面镜子,照见某些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指纹验证、声纹识别、人工核验……替代方案始终存在,缺的是设身处地的考量。当城市铺满智慧设施,别让某个群体成为数字化孤岛。

于法不允:无障碍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已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和即将施行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已将残疾人权益保障从道德呼吁升级为法律义务。让盲人借用他人身份办卡,看似灵活变通,实则是逼着特殊群体在规则夹缝中违规求生。法规要求“处理残疾人信息必须遵循无障碍原则”,运营商若继续以技术之名行敷衍之实,不仅是服务缺位,更是对法治精神的漠视。

技术可以冰冷,但服务不能冰冷。面对中国1700万视障者,让盲人“睁眼刷脸”事件不应仅仅被当作一则荒诞新闻,而应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契机。即应少拿技术当挡箭牌,多站在特殊群体角度思考,积极探索解决方案,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每一个人,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当城市追求“智慧”时,就应让每个生命都能体面且舒适地接入时代,这才是技术向上向善最该有的姿态和最动人的模样。

作者:刘纯银


(编辑:田莉  责编:文骥  校对:崔凤娇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