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抄作业”抄得了形式,抄得了灵魂吗?
2025年05月28日 15:20:24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刘纯银 编辑:崔凤娇
近日,广东梅州市文旅局发布的一则宣传视频,被厦门导演王朔指出部分内容与福建省文旅厅2022年发布的一则宣传视频高度雷同,引发质疑。(5月27日《海峡导报》)
据了解,此次梅州文旅的宣传片仅把福建的“福味”一键替换成“美味”,甚至原封不动搬运福建人普通话烫嘴的自嘲梗时,这场拙劣的“换皮术”像极了考场上学渣硬抄学霸卷子——连“解:设……”的格式都舍不得改,最终被老师用红笔圈出梅州文旅四个字时,场面堪比大型社死现场。网友戏称其把别人试卷改个名字交卷,可谓精准戳破了这场借鉴的泡沫。但更值得追问的是:文旅宣传的灵魂,真能靠Ctrl+C批量生产吗?
事件曝光后,梅州文旅一句轻飘飘的工作疏忽,暴露了某些地方文旅宣传的顽疾:把创意当快消品,将文化底蕴视作PPT素材库。殊不知,福建团队为《来福建,享福味》磨剧本半年、改稿数十次,梅州却把这道慢火煨制的“佛跳墙”直接倒进自家砂锅,试图用“烫嘴豆腐”的余温加热“盐焗鸡”。这种操作看似省时省力,实则是把城市营销降维成“美图秀秀式换脸”——滤镜再美,也遮不住文化贫血的苍白。当下,当文旅局长们忙着在短视频里骑马舞剑时,是否想过:游客真正想打卡的,是局长们的才艺秀,还是一座城的精气神?
其实,沙县宣传片里自嘲“烫嘴普通话”的幽默,本质是福建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舒展——就像重庆人坦然接受导航失灵的魔幻地形,西安人乐见烂怂大雁塔的市井调侃。而梅州照搬剧情却剥离了语境,宛如让客家人硬讲闽南话,强行嫁接的笑点只剩满屏尴尬。反观,近年来河南卫视,从《唐宫夜宴》到《清明奇妙游》,让陶俑复活成表情包,请洛神水下跳芭蕾,爆款密码从来不是特效堆砌,而是用现代语言翻译千年文明基因。正如网友锐评所说:“抄得了《舌尖》运镜,却抄不走沙县拌面摊的烟火气;学得会李子柒构图,却学不会梅菜晒场上的日光呼吸。”
更值得关注的是,福建文旅对抄袭事件的回应堪称教科书:“欢迎二创,顺便帮福建打广告”。这招以退为进,背后是对文化底牌的绝对自信——正如漳州南浦乡用武侠短片串联万亩竹海与闽南竹编,让游客在刀光剑影中品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派江湖气。当苏州把镜头对准菜场里讨价还价的老阿姨,成都让火锅店老板娘用川普喊麦,这些在地化叙事之所以动人,只因每个细节都浸泡着城市独有的文化包浆。若各地文旅继续沉迷借鉴术,恐怕很快会陷入“卷完局长颜值卷特效,抄完美食脚本抄非遗”的死循环。
文旅宣传有时固然能起到四两拨千斤效果,但如果总是盲目地把拿来主义当成流量密码,最终会适得其反。此次梅州文旅抄作业视频虽已下架,却给行业敲响警钟:再炫技的剪辑也剪不出城市灵魂。当漳州干部披挂演侠客、河南卫视用蛇舞讲伏羲、四川rapper以方言写诗,这些案例无不证明——唯有让文化自觉成为创意的总导演,才能让城市IP从网红走向长红。毕竟,游客想品尝的从不是复制粘贴的流水线套餐,而是那句带着锅气与诚意的——“来我家,尝尝独一味”。
作者:刘纯银
(编辑:崔凤娇 责编:田莉 校对:文骥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