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元面引热议:群众监督是动力,作风建设更需精准科学
2025年06月13日 15:35:07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崔凤娇 编辑:田莉
近日,一则安徽涡阳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处理通报引发网络热议。通报显示,涡阳农商银行青町支行两名客户经理因在一家干扣面馆接受贷款客户支付的一顿午餐,被认定违反“不得参加可能影响履职的宴请”的内部规定,受到通报批评及每人3000元绩效核减的处罚;支行行长也被核减绩效1000元。
此事件引发广泛讨论,其核心并非公众否定廉洁纪律本身,而是对具体执行尺度的疑虑。一碗单价仅6元的普通面食,被定性为可能影响履职的“宴请”并施以数千元罚款,这种处理方式在公众认知中产生了较大落差。舆论的强烈反响,恰恰生动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监督的热情。公众的讨论和质疑,是推动制度完善、执行更趋精准的重要社会力量,显示出全社会对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共同期待。
涡阳农商行依据《员工行为负面清单》进行处罚,其维护纪律严肃性的初衷毋庸置疑。然而,此事件引发的争议也深刻提示我们:作风建设要取得实效、赢得民心,关键在于精准界定与科学执行,避免模糊地带和“一刀切”倾向。
宴请指的是具备一定社交意图、可能存在利益关联且会干扰公正履职的聚餐活动。且判断作风行为是否违规,有两个关键原则不容忽视。一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判断违规行为的核心在于是否影响公正履职,而非单纯依据消费金额或场所。二是“罚当其过”原则,处罚力度应与违规行为的性质、后果相匹配。纵观此事件,两名客户经理仅消费了干扣面外,均未涉及其他隐形消费或利益交换。将价值极低(如6元面)且无明显附加利益或特殊场合的普通餐饮,与可能蕴含利益输送风险的高消费宴请等同视之,容易引发公众对规则合理性和公平性的质疑,也容易在执行中产生偏差。精准界定“宴请”的边界,是确保纪律红线清晰、可执行的前提。
作风建设的核心是通过正风肃纪凝聚政治共识、重塑社会信任,而非制造对立。然而,近年来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腐倡廉政策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了理解和行为双重偏差,“层层加码”“一刀切”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某地曾要求干部职工连“AA制聚餐”都要报备,某单位甚至规定“不得接受客户赠送的矿泉水”……这种将一碗面与一桌席一视同仁,将一瓶水与一瓶酒等量齐观的做法,不仅无助于构建清朗的政治生态,反而可能削弱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其实,6元面本身并非核心关键,真正值得聚焦的是廉政建设的尺度能否经得起审视与考验。反对腐败、保持廉洁的立场必须坚定不移,其关键在于让制度更科学、界定更精准、执行更合理。这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细化规则,制定更清晰、量化的认定标准或指导意见,明确合理边界; 在执行纪律时,强化对行为是否“实质影响履职”的证据收集和判断,避免形式化、机械化处理等等。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扎实推进作风建设,要“用心”更要“走心”。无论是顶层制度设计,还是制度的具体执行,都应经得起检验。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深入理解政策精髓,准确把握政策意图,在纪律刚性与执行柔性之间精准找到平衡点。唯有如此,才能在正风肃纪与人文关怀间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治理新路,让作风建设回归初心,真正成为推动事业发展、凝聚人心力量的强大动力。
作者:崔凤娇
(编辑:田莉 责编:文骥 校对:崔凤娇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