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猫叫早服务,别让“猎奇”失了安全距离
2025年06月19日 14:46:26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崔凤娇 编辑:文骥
近日,有网友晒出幼童在重庆一家酒店床上与成年小熊猫的近距离互动合影,配文“小熊猫叫早”引发热议。
据了解,该假日酒店于2010年开业,客房有106间。在酒店提供的服务列表中,“亲近动物”被放置在显著位置。此前,该酒店的小熊猫主题房备受家长和孩子青睐,不少人专门冲着“小熊猫叫早” 服务预订房间,房间每晚售价在2000至3000元左右,且预订火爆。酒店内共有4只小熊猫住客,可与其互动,一般会停留几分钟,“具体要看小熊猫当天的心情”。目前,重庆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已责成乐和乐都两江假日酒店立即停止。
近年来,为迎合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酒店、乐园等场所纷纷推出与动物亲密接触的产品或服务,让诸如“小熊猫叫早”这类服务早已屡见不鲜。然而,这一现象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将动物萌宠化以吸引顾客,这种行为真的好吗?与动物近距离接触,真的不会对人造成攻击与伤害吗?答案显示是否定的。在这看似萌趣的互动背后,实则暗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与风险。
从安全层面看,小熊猫虽然外表乖巧温顺,讨人喜爱,但它们作为动物的野性本质并未消散。无论是野生还是圈养的小熊猫,都具备较强的咬合力,足以对人类造成严重创伤。而且,动物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正如酒店工作人员所言“互动时长取决于动物当天状态”,这就充分暴露出酒店在安全管理上的随意性与不可控性。此外,与动物亲密接触还易引发各种疾病传染。即便小熊猫已经接种过疫苗,游客与其零距离接触仍存在传播病毒的风险。这种将野生动物“宠物化”的做法,不仅威胁人类安全,还可能导致动物出现应激反应,造成双向伤害。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过消费者被小熊猫咬伤的事件,无疑为这类互动服务敲响了安全警钟。
从合法合规层面看,酒店“借调”小熊猫开展“叫早”服务,需经过省级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审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因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公众展示展演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购买、利用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但目前,该酒店是否履行了审批手续尚不明确。这种合规性的模糊,不仅可能违反法律法规,还会给野生动物保护带来潜在威胁。若此类服务无序开展,野生动物沦为商业营销的“道具”,可能会导致其被过度利用,影响种群的生存和发展,最终摧毁公众对自然保护的敬畏之心。
创新是动力,安全是底线。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人们渴望在消费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以摆脱日常平淡与乏味的桎梏。酒店、乐园等场所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消费者的这一心理,推出诸如“小熊猫叫早”这类看似新奇有趣的服务。确实对于消费者而言,与小熊猫这样的野生动物近距离互动,能够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于酒店等而言,推出差异化产品拉动消费、提升效益,无疑是创新之举。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新绝非毫无底线猎奇的幌子,体验感的升级必须以安全与合法合规为基石,毕竟保护动物是每个人应尽之责,而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小熊猫叫早服务引发的争议,恰似一面明镜,既清晰映照出酒店产业创新求变的迫切渴望,也深刻暴露出规则滞后与认知偏差的潜在隐忧。这警示我们,酒店服务革新必须坚守安全与法律底线,以科学保护动物为根基。在精准匹配客群需求、优化运营策略、升级服务细节的同时,将生态科普与自然观察融入合规框架,绝不能以牺牲野生动物的生存权益和生态平衡为惨痛代价。唯有坚持让野生动物回归自然生态本位,才能为游客提供真正安全、舒适、有意义的旅游体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崔凤娇
(编辑:文骥 责编:田莉 校对:崔凤娇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