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通知书 “马大哈” 暴露管理之殇
2025年06月24日 15:51:5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崔凤娇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收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后发现其学校名称有误,署名写成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院”。对此,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工作人员回复人民网称,情况属实。(6月24日《光明日报》)
一份承载着学子寒窗苦读成果与未来憧憬的录取通知书,本应是严谨与庄重的象征,可近期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却因录取通知书上校名漏写“院” 字,让这份本应神圣的文书沦为网络热议的焦点。这样的“马大哈” 错误并非孤例,为何此类低级失误频频出现?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从表面来看,书写错误直接反映出工作流程的严重疏漏。录取通知书的制作,从设计、排版、校对到印刷,每个环节都需要层层把关。校名作为学校最为核心的标识,出现漏字这样的错误,意味着在整个制作链条中,无论是人工审核还是可能涉及的机器校对,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许是工作人员在高强度的通知书制作任务下疏忽大意,也可能是审核环节流于形式,缺乏明确的责任到人制度,导致错误一路畅通无阻,最终呈现在学生手中。
往深层次剖析,这更是部分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的体现。教育无小事,录取通知书作为学校与新生的“初次见面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生入学的凭证,更是学校形象的直观展示。连校名都能写错,很难不让人质疑相关人员是否真正将工作放在心上,是否对学生和教育事业怀有敬畏之心。在一些人眼中,可能觉得这只是一个小失误,修改即可,但这种轻视态度正是导致错误不断出现的根源。当责任意识缺失,敷衍了事成为常态,再简单的工作也容易出现纰漏。
此外,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重要因素。出现问题后,虽然校方及时采取措施收回错版通知书并重新发放,但这只能算是亡羊补牢。如果学校平时就建立起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对涉及通知书制作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流程都进行细致规范和监督,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强化其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这样的错误完全可以避免。可现实是,部分学校在管理上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对通知书制作这样看似常规的工作缺乏足够重视,才让“马大哈”有了可乘之机。
想要杜绝录取通知书上的“马大哈”现象,学校必须痛定思痛,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完善工作流程,建立多级审核制度,利用人工与智能校对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万无一失;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培训,通过定期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活动、业务技能培训等,提升其工作素养;同时,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对工作中出现失误的人员进行严肃问责,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录取通知书真正成为承载希望与梦想的神圣文书,而非引发争议的笑柄。
作者:杨贤云
(编辑:崔凤娇 责编:田莉 校对:文骥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