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太阳鸟时评: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打好防汛减灾“主动仗”
2025年07月04日 10:36:07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黄宗跃 编辑:田莉
自7月1日起,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今年主汛期呈现北涝南旱的异常格局,北方洪涝偏重,局地暴雨与台风叠加,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面临严峻考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病险水库、城市内涝等多重风险交织。面对这场异常气候下的防汛大考,唯有坚持预字当先、实字托底,以精准施策构建系统性防御韧性,方能守护江河安澜与万家平安。
预警当先,以数字之智洞察风险于未萌。防汛如弈棋,胜负决于先手。今年入汛提前17天,周期漫长;北方局地暴雨突发性强,海河流域预报难度大;叠加台风异常北上,“预”的精准性与时效性成为决胜关键。一方面,织密立体监测网络。要整合卫星遥感、雷达监测、地面水文站、物联网传感器等空天地数据,对北方重点流域、病险水库、高风险冰湖、山洪易发区实行7×24小时立体监控。推广人工智能洪水预报模型,提升对海河等复杂流域预报精度,将预见期延长至72小时以上。另一方面,打通预警最后一公里。要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靶向发布机制,通过应急广播、手机短信、社交媒体、北斗卫星终端等多通道,确保预警信息秒级直达村镇责任人、水库管理员、危险区群众。此外,预案演练重实效。山洪灾害防御必须严抓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转移五环节,确保暴雨来袭时群众转移快、准、稳。
实处着力,以精准之策加固安全堤坝。防汛成败,系于短板。今年风险点高度集中于防御薄弱环节:北方多年未洪河道淤积严重,过流能力骤减;病险水库暗藏溃决风险;城市排涝系统面对外洪内涝双重夹击力不从心;特殊流域治理更需对症下药。中小河流治理,首在清肠通络,对辽河支流等淤塞河道立即清除碍洪障碍,推广生态护坡提升行洪能力,落实一河一策巡查责任制。病险水库治理,必须严守空库运行铁律,未除险加固者严禁蓄水,同步实施“库长制+技术责任人”双保险,预置抢险物资于库区前沿。城市内涝防治,需打出拒、绕、排组合拳:天津、哈尔滨等北方城市加固防洪堤拒外洪,建设分流通道绕险区,改造地下管廊、增设调蓄湖泊排积水。针对流域特性更须精准施策,黄河下游强化水沙联调破解悬河困局,淮河流域提前启用蓄滞洪区应对峰高量大,松辽流域则需以无人机巡查应对堤防长期高水位浸泡风险。
韧性协同,以系统之治织密防御网络。面对北涝南旱下水旱灾害的时空交错,单一措施难奏全功,必须强化系统韧性,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驾驭的转变。一方面,精准调度水资源。要构建防洪抗旱一体化调度平台,在北方涝区科学拦蓄洪水资源,通过水库联调补充地下水;在南方旱区,动态监测城乡供水、农田灌溉需求,实施跨区域、跨水系应急调水,实现洪旱兼治、化害为利。另一方面,构建扁平化应急体系。推动指挥层级下沉,建立“现场指挥部—市县应急中心—村组责任人”直通机制,利用5G单兵设备、应急指挥平台,实现险情实时回传、指令秒级下达、资源精准投送,破解层层转达效率瓶颈。此外,落实责任链闭环管理。要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签订责任状,对中小水库、淤地坝、山洪沟口等重点部位,实行“风险隐患、责任人员、避险预案”三张清单管理,严肃追责预警信息延误、转移指令执行不力、巡查责任缺位等行为。
防汛减灾是与自然的角力,更是现代治理能力的试金石。筑牢预、实、韧三重防线,以科技赋能精准防控,以责任守护生命底线,纵使洪涛再险,亦能护得云开月明、山河无恙——这既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践行,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治理能力在防灾减灾大考中的生动诠释。
作者:黄宗跃
(编辑:田莉 责编:文骥 校对:崔凤娇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