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3起伪造警情通报”给平台敲响了警钟
2025年08月01日 15:35:46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文骥
《法治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近10日内,至少已发生三起伪造、传播虚假警情通报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恐慌。(8月1日《法治日报》)
在短短10天内,竟接连发生3起伪造警情通报的事件,这无疑给网络平台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从云南昆明交通事故的虚假伤亡通报,到浙江杭州自来水异味事件的恶意造谣,再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的虚假警方通报,这些伪造的警情通报像病毒一般在网络迅速传播,引发公众的恐慌与不安,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伪造警情通报事件频发,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一方面,伪造成本极低是重要因素。PS修图软件、AI工具的普及,让别有用心之人能轻松仿制警情通报样式,甚至一键生成虚假内容。另一方面,造谣者的逐利心态作祟,他们妄图通过炮制这些虚假信息来博取关注、获取流量,全然不顾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
伪造警情通报的危害不容小觑。从法律层面来看,这种行为严重触犯了法律红线,编造、故意传播虚假警情,达到一定程度便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即便未达犯罪程度,也会面临行政处罚。从社会影响角度,此类虚假通报披着官方外衣,极具迷惑性,公众难以辨别真伪,不仅严重损害官方权威信息的公信力,更会引发社会恐慌,威胁社会安全稳定。
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本应肩负起信息审核的重任,却在这些伪造警情通报的传播过程中“失职”。要解决这一乱象,平台必须有所作为。其一,完善审核机制,对发布的警情通报类信息进行严格筛查,及时发现并拦截虚假内容;其二,加强人工审核力量,培养专业的审核团队,针对热点事件相关信息,进行重点审核,确保信息真实可靠等。
作者:郭元鹏
(编辑:文骥 责编:崔凤娇 校对:田莉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