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太阳鸟时评  >  言论新品

别让剩菜盲盒变成“风险盲盒” | 太阳鸟漫评

2025年08月07日 15:17:09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崔凤娇 编辑:崔凤娇

社交媒体上,“19.9元开出高价甜品”的盲盒攻略掀起热潮,百万播放量的探店视频更是助推拆盲盒的快感。剩菜盲盒,正被喜爱追新的年轻消费群体热捧。盲盒形式叠加价格诱惑,消费者享受探宝乐趣,商家借此清库存——表面双赢背后,却有不得不察的风险。

第一重风险来自于食品安全。剩菜以盲盒形式销售,消费者在购买前无法直观判断食品状态以及其新鲜度,如类似于奶制品、肉制品等易腐品类一旦储存不当,极易滋生细菌,诱发健康问题。更有不良商家借机清仓,将劣质、发霉变质食品混入盲盒牟利,让“剩菜盲盒”真正成为“风险盲盒”。

第二重风险来自于质量失控。判断食品安全,一个重要的方法是看包装上的关键信息:保质期、生产日期、包装日期及贮存条件等。而剩菜盲盒上,这些信息的缺失与随意是常态。盲盒内容随机搭配,消费者买到变质、过期食品、不符合口味饮食习惯等概率增加,权益保障近乎于无。

第三重风险来自于监管盲区。剩菜盲盒动态组合、线上预售的特性,让传统监管手段难以有效追踪;临期食品界定模糊、标签规范缺失,更让个别商家得以在“当日现制”与“实质临期”间模糊操作,一定程度加剧了监管难度。

剩菜盲盒形式可“盲”,但品质与食品安全却容不得半点“盲”。剩菜盲盒作为食品,核心在于让消费者吃得安心、买得放心。增加食品安全透明度、信任度,需监管部门、商家、消费者共同发力。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尽快出台详细行业标准,填补监管空白,让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商家要坚守诚信底线,清晰标注食品信息,以优质产品赢得信任;消费者自身下单前也需冷静思考,结合实际需求购买,并保留好消费凭证,积极守护与维护自身权益。唯有如此,才能筑牢食品安全底线,推动“剩菜盲盒”行业沿着健康、可持续的轨道长远发展,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出品人:雷和斌

总监制:何文宗

策划:周牧 楚彦

本期美编:吴鉴桥

本期作者:崔凤娇

(编辑:崔凤娇 责编:文骥 校对:田莉 审核:周牧)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

太阳鸟漫评.jpg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