械字号≠更高级,小心商家布下的医用陷阱
2025年08月12日 15:20:18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田莉 编辑:文骥
近年来,随着成分党、科学护肤概念的流行,标榜医用级、械字号的护肤品在电商平台备受青睐,被不少消费者视为安全之选。然而,资质隐身、证照打架、名称变脸等问题频现,让医用护肤品市场乱象丛生。《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多个平台存在医疗器械违规售卖现象,如商家无资质网售、商品页未展示资质、违规转卖、模糊名称规避审核等。
在大众认知里,医疗器械类产品往往意味着专业、安全、高效,械字号面膜、敷料等更是常被宣传为医美级、术后修复专用,价格也水涨船高,远超普通护肤品。但实际上,械字号产品审批标准与妆字号不同,且其多适用于术后修复、皮肤创伤护理等特定场景,并非日常护肤必备。部分商家却故意混淆概念,把械字号吹嘘成更高级的护肤品,甚至夸大其治疗功效,以此抬高价格、吸引消费者。因此,消费者要理性看待医用标签,切勿盲目追捧。
除了夸大宣传,无资质售卖医疗器械、未按规定展示产品资质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一些商家通过改名换姓来规避平台审核,例如在二手交易平台或小程序上,将“美瞳”称作“眼珠子”,“日抛”改为“日用”,“半年抛”变成“半年用”,以换马甲的方式来逃避医疗器械资质监管。
实际上,“械字号”不过是商家利用信息差和消费者心理炮制的营销噱头,既扰乱市场又潜藏风险。消费者应理性看待,避免盲目跟风,购买时优先选择品牌官方店或具备医疗器械资质的正规店铺,并可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核实产品备案信息,对社交电商、二手平台等非正规销售渠道保持警惕。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则需加大对模糊销售、无证经营等乱象的打击力度,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让违规商家无处藏身。
作者:田莉
(编辑:文骥 责编:崔凤娇 校对:田莉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