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太阳鸟时评  >  地评线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加强人才储备,充盈创新活水

2025年08月13日 11:19:01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向秋 编辑:田莉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禀赋正发生变化:如今,中国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为全球最高;每年培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专业毕业生超过500万人。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当前,我国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优势持续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新征程上,要加强人才储备,努力充盈创新活水。

让人才总量更加充裕。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科技人力资源超过1.1亿人,研发人员总量超70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均居世界首位,是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彰显了中国强大的创新实力、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潜力。人才总量影响着创新发展的水平,面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关键的位置,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以人才增量提升创新发展质量。

让人才结构更加优化。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STEM教育被认为是重要一环。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每年培养STEM专业毕业生超过500万人,全球领先。2023年,理工农医类在硕士研究生中的招生规模占比为60%,在博士招生中的占比超过80%。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3批共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构建起校企协同培养的新型实体平台。STEM人才是推进基础研究、前沿学科研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力量。当今世界正经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新兴技术加速迭代、密集涌现,社会越来越呼唤创新力强、解决力强、应变力强的高素质STEM人才。要大力培养STEM人才,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国人才队伍结构,推进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获得主动权,提升我国在创新领域的话语权及影响力。

让人才分布更加合理。人才是推动地区发展与实现生产力跃升的关键要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优化人才区域布局是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各类人才重点向华北、华东、华南地区集聚,部分中西部省份和东北地区人才外流严重,全国人才区域布局仍不均衡,协调发展格局有待形成。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规划,引导人才在区域之间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对人才集聚有着明显的虹吸效应,要支持相对落后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区域特色竞争力,推动形成产业引聚人才、人才赋能产业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教育在区域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高水平职业教育,持续提高区域急需紧缺人才供给能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储备人才、谋求创新,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因济济多士而更加宏伟壮丽。

作者:向秋


(编辑:田莉 责编:文骥 校对:崔凤娇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