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太阳鸟时评  >  地评线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共建美丽中国,书写青山绿水间的生态答卷

2025年08月15日 10:39:16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宁云平 编辑:文骥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从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全国上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空气常新、绿水长流、青山常在,绿色中国、生机盎然……如画般的生态美景在祖国大地上铺展,注脚着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和鲜活实践。

护绿增蓝,万里河山因生态保护而多姿多彩。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两山”理念践行二十年来,各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一条条臭水沟变碧水河,一座座灰山变青山,一块块荒漠地变绿洲,无论是偏远乡村还是繁华都市,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治理、综合施策的理论指引照进现实生活。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首次超过90%;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一组组数据映照着我国增绿护绿、践行“双碳”承诺的不变初心。放眼当下,持之以恒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定将奋跃而上、骏马奔腾。

向新提质,绿色中国因转型升级而活力迸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从破解“化工围江”、腾退长江海岸线149.8公里,到实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推动货物运输“公转铁”;从大力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这些实实在在的改革创新举措,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根基,见证着山河脉动和沧海桑田的万千气象。面向未来,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协同发展,美丽家园因和谐共生而宜居宜业。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是时代所向、发展所需,更是人民所盼。宏观而言,无论是在绿水青山间、冰天雪地上开展文旅产业,还是成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联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拓展生态效益的经济转化途径,绿色实践惠及大众百姓,达到生态与富民的“双赢”。微观来看,随着“两山论”理念的深入人心,从随手扔到主动分,群众环保意识加强,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在外卖平台点餐选择无需餐具,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汽车,绿色消费蔚然成风。起笔绿色,落墨生态,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移步换景的美丽家园新气象不断刷新着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的生态理念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彩乐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弹指二十年,中华大地生态之美、环境之优,已经不断转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优势。展望未来,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美丽中国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书写更多青山绿水间的生态新答卷,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广阔前景。

作者:宁云平


(编辑:文骥 责编:崔凤娇 校对:田莉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