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期
本期策划:崔凤娇
让“绿色”根植于心,共建美丽中国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又到了植树植绿的季节。今年的3月12日是第43个植树节。植树或许在很多人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是实现天蓝、绿水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对此,我们应该继续传植树造林美德,让“绿色”根植于心,共建美丽中国。

传承植树造林美德,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植树造林是一种美德,当我们播下一颗绿色的种子,就撒下了一片五彩的希望。一年又一年,一代传一代,我们致敬植树先锋、治荒典型、治沙楷模,这就是植树节的主题,形成了“全民植树”的节日习俗,涵养了“守护生态”的节日文化,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识,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行动自觉。 【详情】

让“绿色”根植于心,树立“绿色精神”

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担当,这是对生态文明的担当,这是对社会打造文明潜能的担当。植树造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种和谐文明。植树,树起的是一种综合文明丰碑,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文明的灯塔,一片树就是一方生态文明的丛林,就是一座健康文明的家园。 【详情】

开源更要节流,造林更需护林。现实工作中,存在少数毁灭性造林、破坏性植树,看上去是修复生态,实际上却给生态造成重要伤害。其中不乏“一刀切”、拍脑袋等决策,违背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违反天然法则的内在逻辑,有的是扭曲政绩观作祟,有的是形象工程,有的是不加研究盲目入手,有的是抓生态建设本领不足,种种原因给生态带来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一地一域长远利益,也同“绿色精神”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所见,植树造林,从实际出发、遵守规律、秉持理念、一心为公,才能传承“绿色精神”、书写锦绣画卷。 【详情】

需警惕植树造林沦为形式主义,共建美好家园

植树造林,须防植“数”造“零”。不能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有配套措施。首先要强化“金山银山”意识,强化环境意识;植树造林,严防植“数”造“零”,重在建章立制、压实责任;重在严明法纪、强化管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言行不一、肆意损坏树木的不法行为在严加教育的同时,要重典处罚,不能让植树造林、爱绿护绿沦为形式主义,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举措呵护绿水青山,建设美好家园。 【详情】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充满生机活力;绿色是希望的颜色,让人憧憬美好。绿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尽享绿色福利,是每一位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植树造林、爱绿护绿,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起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做贡献,一起为绿色发展助力,共绘美丽中国崭新画卷。

  • 【川言堂】第60期:“为爱加班” 加还是不加?

  • 第59期:以制度之力护航“免费课后延时服务”发力

  • 第58期:致敬戍边英雄,坚决抵制诋毁歪曲英烈

  • 第57期:摒弃“一刀切”,“手机禁入校园”需人性化管理

关于我们| 网站合作| 广告服务| 法律声明| 编辑部邮箱| 友情链接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