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期
本期策划:卓灵
以制度之力护航“免费课后延时服务”发力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正式印发《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从2021年春季开学起,将免费分批、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

  深圳推出免费课后延时服务,无疑是对社会民生关切的积极回应,是实现多方共赢的“民生福利”。

“免费课后延时服务”可实现多方共赢

这“三个不得”既满足了家长接送便利的需求,也减轻了年轻父母们的经济负担以及老师们的课业负担,更是中小学生减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推进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 【详情】

学校推行“免费课后服务”,这不失是一项“民生福利”。其一,解决了广大“上班族”家长的后顾之忧。其二,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其三,孩子的安全有了保证。 【详情】

学校可以借此机会,积极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家长资源、退休教师资源,建立第三方专业机构等教育资源引入和管理机制,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这同样有利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详情】

课后托管重“时”也要重“效”

免费课后延时服务要紧紧围绕让孩子“有收获”。延时服务通过开展有针对性地寓活动于教育,提供校内课堂无法解决或者功能较弱的教育服务,绝不能让延时服务成为家长和学生的精神负担,增加“起跑线”焦虑,要让延时服务成为青少年成长的“营养餐”,切实让孩子们的有收获,有成长。

免费课后延时服务内容要注重“多样化”。课后延时服务要注重通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取得学习的实效,诸如开展体育、科技、艺术培训,不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的企业、文博等场所,开展参观、学习、训练、体验等活动,让孩子们拥有一定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免费课后延时服务要把好第三方“入口关”。为避免课后延时服务增加老师们的工作量,进而影响授课质量,购买服务,请第三方到学校带领孩子们开展素质教育势必成为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的有效办法。引入第三方,就需要建好制度,定好标准,把好“入口关”。这需要对购买服务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严格审核和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充分保护好孩子,并对服务质量,课程、活动内容进行严格把关,需要相关的人员不仅仅是试听、试用,初期要进行跟进,中间还要不断抽查,确保第三方服务的质量。 【详情】

以制度护航“免费课后延时服务”持久发力

“免费课后延时服务”给家长带来了福音,但老师们的工作时长增加了,压力增加了,要让教师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完善制度,对参加“免费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师,给予合理地调整休息时间,让教师在付出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回报,让教师在课后服务学生的过程中更加用情用心。 【详情】

这种“免费课后延时服务”主要是针对“双职工”家庭不能在规定的放学时间接送孩子的情况,这就需要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坚持自愿的原则,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不要把这种好的办法变成了强制性措施,这显然并非是制定这种新的服务方式的初衷。 【详情】

期待各地借鉴深圳市的做法,把探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作为在更宽领域发展素质教育的新阵地,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紧密结合,统筹谋划,稳步推进,让放学后延时服务换来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把操心事变成暖心事。

  • 第58期:致敬戍边英雄,坚决抵制诋毁歪曲英烈

  • 第57期:摒弃“一刀切”,“手机禁入校园”需人性化管理

  • 第56期:“非常”春运,让群众留的安心走的安全

  • 第55期:疫情防控不能“硬来”,需警惕用力过度

关于我们| 网站合作| 广告服务| 法律声明| 编辑部邮箱| 友情链接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