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期
本期策划:蔡晓慧
名校硕博生“当老师”≠“大材小用”

  11月18日,位于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公布了2020年第一轮教师招聘拟录用名单,9人都来自于国内外顶尖高校,其中来自北大、清华的硕博士占了6人。此份“豪华阵容教师”名单在网络引发热议。不少人认为这是“好事情,没有好老师不行的”。也有人认为,中学招聘名校硕士和博士授课属“大材小用”,显示了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还有网友表示,“会不会忽视了教师的专业性啊?一肚子墨水就是倒不出来的也有。”

名校硕博生“当老师”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里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生源素质都是顶尖的。高材生来到这里,首先待遇不比去一般高校要差多少,而且多数都能成为骨干和尖子。进一步说,那些未来的清华北大新生们,不断参加各种竞赛,有极强的求知欲,普通本科毕业的老师带起来可能还真吃不消。而这些名校的硕士博士,可以给孩子们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知识架构和前沿视野,可谓好钢用在刀刃上。 【详情】

及时提供帮助让高学历人才“肚子里的墨水”顺利倒出来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高校硕博可能存在学问深,但是对中小学教育不了解的情况。如何使高学历教师学以致用,还需做好引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工作初期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而使他们能够真正了解教育、投身教育,而不仅仅是满腔热血,这些问题需要教育相关部门做出努力。【详情】

既符合正确的教育观,也符合正确的人才观

眼下,社会已进入多元化,教育也随之进入多元化。对教育而言,这就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尖端人才,去充实教育,投身教育,通过教育的力量去振兴民族,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而就目前来看,仅靠专本科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去加盟教育,投身教育事业,那是远远不够的。因而,选拔一大批具有硕博学历的毕业生去充实教育,投身教育事业,那必将给整个教育事业带来“新活力”“新动力”。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兴校之道,始于人才。”随着社会发展和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高学历人才助力基础教育,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城市,顶尖名校的硕士博士当中小学老师,更是“寻常事”。因此,越来越多高学历的人选择来当老师,把自己所学所得教给祖国的下一代,这显然也是“大材大用”“人尽其才”,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来说都是一大幸事。【详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识技能,对于打开学生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所以高学历人才做中学老师,并非“大材小用”,能把自己所学传授于下一代,对社会和国家来说确实都是“大材大用”。

关于我们| 网站合作| 广告服务| 法律声明| 编辑部邮箱| 友情链接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