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的消防安全除了打火机、易燃易爆物品等等之外,手机充电宝也是一种消防隐患。试想,一旦因充电宝发生爆炸,不仅会给车厢内的乘客造成巨大的恐慌,甚至还会引发踩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列车急停。可见,西安交通运输局提出“地铁禁用充电宝”,也是出于消防安全考虑,是一种善意之举。 【详情】
如果乘客使用低价劣质的充电宝,我们不排除会发生自燃或爆炸。地铁是高速运行且封闭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大面积恐慌,就是可能酿成严重的安全事件。没有发生惨剧就不用禁止,这样的侥幸心理要不得。从安全的角度考量,地铁、高铁、飞机等严禁乘客使用低容量、低质量的充电宝,无可厚非。 【详情】
如此过于严苛的做法,缺乏合理性、科学性,难以获得广大民众的认同,即便意见稿通过实施,也很难落实到位,最终恐怕会沦为废纸。毕竟,地铁日常客流量非常大,乘客又处于流动状态,不像飞机、火车等固定座位,乘务员可以来回巡视、检查,因此乘客使用充电宝的情况,很难被发现到,更不容易处罚。 【详情】
如何向民众宣传地铁禁止使用“充电宝”?这需要用科学的语言去解释,换言之,要有科学依据,有详细的资料和事实向民众解释,当然,还需要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让民众心服口服,如此,才更易接受,更易遵守。 【详情】
对于公众服务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既不忽视个体的权利诉求,又能保障公共安全,在兼顾安全和人性化上多一些考虑。
多一些禁令实施的缓冲。诸如提前进行政策宣传,将制定政策的相关考虑告知大众,并对大家存在疑问的内容进行详细解释,如此,既可答疑解惑,也可以提高广大群众在政策施行过程中的参与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设定缓冲时间,在缓冲时间段,以倡导为主,逐步过渡;也可以采取分类区别对待,对三无类充电宝产品实施限制,以及倡议广大乘客不在地铁上使用充电宝等。
多一些配套的人性化服务。诸如在地铁内设置应急充电服务口,或在车站内固定位置,尤其是涉及扫健康码、手机付费等区域提供快充服务,方便确有充电需要的人群。在地铁车厢内提供USB接口,方便市民充电,可以有效缓解地铁禁用充电宝带来的影响。 【详情】
希望广大民众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地铁管理部门制定出一个更加安全可行的措施,既平衡公众的需求,也能保证地铁安全的“充电宝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