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期
本期策划:邱令璐、罗希阳
《平安经》真的能带来平安吗?

  近日,一部由吉林省公安厅副厅长贺电编著的神书《平安经》在网络上火了起来,先后被多位微博大V转发。根据截图显示,该书通篇以“平安”组词,比如“眼平安”“耳平安”“男性平安”“女性平安”……

  正是因为其内容单调、机械重复,毫无文学色彩可言,《平安经》着实成为了“网红”。有网友借用《平安经》为自己的秋招祈福,有网友调侃道“写平安经的副厅长还能平安吗”,还有更多网友开始思考“神书”走红的原因及带来的不利影响。

《平安经》是当前“出书热”怪象的一个缩影

出书并非真爱好,“爱好”之后有“名利”。眼见许多人,一本书一本书地出,好像是爱好成果,让人羡慕嫉妒恨,然而,仔细阅读,发现这些书,不过是空对空,大话加套话,东抄西拼凑,胡编乱造而已。 【详情】

众所周知,出书后,作者可以通过收取版税或直接卖书,获得经济收益。以图书作者身份为起点,还可以加入文联作协,参加文化活动,取得难以估价的“无形资产”。 【详情】

不要让阿谀奉承和权力效应玷污了务实清廉的政风

这些学者、媒体不可能看不出这本毫无文学价值的奇书的荒谬之处,但是却能够大肆宣传推荐《平安经》,这种不正之风坚决不可长。 【详情】

一名党员干部明明搞出了与文学文化沾不上边的“明堂”,被周边的人与事吹嘘的“花花绿绿”,就找不到“东南西北”,那么必然不止是自取其辱这么简单,还有涉嫌利用公权力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开路”。 【详情】

心系百姓、扎实苦干才是真正的“平安经”

这种“奇书现象”和“肆意吹捧现象”,着实不应该出现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尤其是身居“要职”的党员干部队伍中,这关乎到能否切实为群众谋福利和能否正确树立政府的公信力,而不是用拙劣的“秀才华”去展现“文化魅力”。 【详情】

事件出现后,在反省的同时,大家都要明白,真正的平安在于努力工作,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平安经,才是广大百姓最喜爱的官员。 【详情】

显而易见,仅靠一本《平安经》不会真的带来平安,反而会给社会带来迷信、奉承和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当务之急是对涉事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严惩不怠,保持公职人员的初心,百姓才能平安、社会才能平安。

关于我们| 网站合作| 广告服务| 法律声明| 编辑部邮箱| 友情链接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