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期
本期策划:卓灵
高校就业数据“注水”,何时休?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年“就业季”。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严峻。一些高校为了拔高就业率,可谓绞尽脑汁。有的以各种理由催促尚未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签订就业三方协议,还有的公然向学生“支招”如何造假,介绍可代签三方协议的商家给学生……

高校就业率“注水”引发诸多弊端

“注水”的高校就业数据虽然外表“华丽”,却掩盖了真实的就业问题,既“坑”了毕业生,又对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形成误导,更不利于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出台扩大就业的措施,贻害殊深。 【详情】

“就业率”是客观反映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数据”,也是国家更好制定促大学生就业政策的重要依据,而这种“造假”的就业数据,不仅仅是“水分”多,更隐藏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没有对人才精准的判断,也容易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费,对于人才缺口巨大的中国而言,更会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显然就是一种阻力。 【详情】

挖掘就业“活水” ,才是促进就业的根本之道

如何挖掘就业“活水”呢?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挖掘工作。一是挖掘专业就业潜能,大学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丰富专业建设内容,要挖掘出专业更广泛的就业潜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拓展;二是挖掘国家政策,就业就是民生,是国家政策关注的重中之中,大学要挖掘国家政策与专业的契合点,鼓励大学生开拓就业视野,翱翔时代的天空;三是挖掘个性潜力。  【详情】

杜绝就业率“注水”,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打通信息沟通渠道,在不改变高校统计责任的基础上,引学信网、人社部门、企业征信机构等已有的权威机构加入监督,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调查核验网络,各部分汇总信息和核验毕业生就业数据,向教育部门提供风险预警,通过低成本的方式提升监督和考评效益。同时,引入纪检监察力量,以打击形式主义作风为抓手,狠刹不实作风。 【详情】

杜绝“表格就业”和就业率注水,还应着力转变评价机制,引导高校真正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在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下功夫,而不是在就业率上造假,逼学生“表格就业”,自毁形象。 【详情】

就业是“六稳”“六保”之首,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工作重中之重”。期待各高校在就业数据统计上做到认认真真、实实在在,也希望职能部门严格执法执纪,确保就业率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关于我们| 网站合作| 广告服务| 法律声明| 编辑部邮箱| 友情链接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