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期
本期策划:崔凤娇
"教育惩戒"需有力度,更需有温度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规则》强调,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原则,“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该规则首次定义了“教育惩戒”,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立即引起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明确教育惩戒,利于实现“共赢”提升教学

没有惩戒就没有教育,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是,现实中,由于舆论对教育惩戒的苛刻要求以及追责,惩戒权正悄悄远离学校,远离教师,教育的腰板弯曲了。这当然不利于学校秩序井然,不利于教师提高工作质量,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现在,教育部明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就是让孩子依法成长,让学校有规矩,让孩子在规矩中茁壮。“惩戒规则”助教育腰板挺直。教育腰板挺直,学校质量提升。 【详情】

要敢用“教育惩戒”,还要善用

教育部出台的教育惩戒规则,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约束,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权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必须防止滥用。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恪守师德师风,严格遵守相关教育法规,尽量少用惩戒权,并摒弃任何伤害学生的体罚行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都能健康、安全地成长。 【详情】

教育惩戒任重而道远,还需学校、教师在试行过程中,真正做到公开透明、惩戒合规,确保家长能透过“透明玻璃”看清教育惩戒自始至终的每一步,千万别“犹抱琵琶半遮面”才好。 【详情】

多方联动,唱好教育惩戒“大合唱”

教育惩戒权给课堂立规矩,别成教师单打独斗的“独角戏”。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平台、成长舞台,背后是庞杂、宏大、深远、整体的系统工程。所以说,用好教育惩戒权,还需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各方资源力量集结到课堂,奏响教育化人的“大合唱”,才能真正将教育惩戒权转化为孩子成长成才红利。 【详情】

要让“适当惩戒”落地,就需要加强学生的抗挫折教育,锻造其有接受惩戒教育的心理;还需要家长多些理解,摒弃过度的溺爱心理;也需要教育部门细化“适当惩戒”的条条款款,防止“适当惩戒”变成随意体罚;更重要的是,鼓励教师落实教育惩戒,还需要化解他们的心理障碍。 【详情】

教育在前,惩戒在后,教育惩戒从来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最终的落脚点是教育好学生、育好人,这就需要各方用好教育惩戒权,尊重教育规律,把握好尺度,让教育惩戒有力度,更有温度。凭着对学生的爱心,凭着对学生负责任态度,切实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于我们| 网站合作| 广告服务| 法律声明| 编辑部邮箱| 友情链接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