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视频等问题非常严重,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重视,经过持续讨论和探索,一致认同APP采取“青少年模式”是最佳防沉迷系统,并被寄予厚望。从最初小范围试点到全面推广应用,“青少年模式”被证明确实有效果,能够发挥防沉迷预期作用,保护广大未成年人。
目前,在“青少年模式”下用户无法进行充值、打赏等操作,而开启和退出该模式则需要输入密码或答题。这种设计极具针对性。众所周知,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理性克制欲望的能力,容易受到诱惑而沉迷、冲动消费,防沉迷系统就是基于各种限制措施,控制未成年人用户行为,减少APP使用时间、消费金额等,以防范未成年人深陷其中。 【详情】
这种上线的“青少年模式”能否彻底挡住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脚步,还很难确定,目前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管理短板,比如借用成年人的身份证或相关证件注册认证,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很难掌控,如果某些平台基于利益的驱使,将“青少年模式”只是作为一种形式,成为摆设,或可以被轻松破解,则对未成年人产生的影响会更恶劣。从目前来看,“青少年模式”的限制方式主要有用户账号实名认证,开设专属内容池,限制上网时间和限制充值、打赏等行为,虽然看似很严密,但仍然需要加以完善,不断地查缺补漏,让其发挥最大化的防控功能。 【详情】
软件需加强核验。软件运营商应在审核身份环节加设人脸识别功能,在输入身份证信息后实时验证,便可解决青少年输出他人信息的行为。
家长需正确引导。一些家长任由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甚至主动为孩子提供登陆账号,致使孩子沉浸在游戏世界中无法自拔。作为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首先要做好表率,远离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其次多注重培养孩子其他兴趣,转移孩子注意力,多关注孩子身心发展。
政府需强化监督。相关职能部门应对于一些软件尤其是直播平台、游戏APP等,做好排查监督工作。一方面排查是否有未成年人验证机制,且限制内容是否科学等。另一方面做好新APP审核工作,提高准入门槛,做好日常监督。 【详情】
青少年使用网络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仅需要科技来帮忙、家长主动介入,也需要社会能够主动担当各自的责任。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青少年人使用网络的管理力度,学校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商家要主动拒绝青少年使用网络,方能形成更周密的管理体系,能够让青少年不再沉迷在网络的世界中。 【详情】
防沉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技术只是单方面的,无法应对复杂现实,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及企业的多方协作和联动,才能更有效地达到防沉迷、保护未成年人。有鉴于此,社会各界应达成共识,全力推动“青少年模式”普及应用,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参与,不能放手和纵容,应承担起监护责任,其它环节也要认真履责,形成社会合力,共同打造一个健康、干净的未成年人网络环境。